七月浊暑气氤氲,被热浪无情侵袭的杭州,急待一抹凉意,图书馆工会利用暑假时间组织了近80名职工,共分三批三条线路,分别前往宁波象山、仙居临海和衢州开化疗休养,在青山绿水间消暑散热,休闲纳凉。
晴空碧海鱼获满载
美丽的宁波象山拥有“万象山海”的自然风光、“千年渔乡”的民俗风情、“十分海鲜”的美味诱惑、“一曲渔光”的文化景观,黄金海岸线和半岛风情都使人沉醉。在中国渔村,一行人听涛踏浪、玩水弄沙,山海相约,波澜壮阔。而灵岩山又是另一番胜景,田园阡陌间唯一山峰高耸突立,火山流纹岩形成的圆柱形流纹条理的山体构造特殊,危峰悬岩,看起来嵯峨挺拔。灵岩山下,时空穿梭间,老师们在象山影视城梦回大宋,做一回古装奇侠,一探影像魅力。最后一日,一行人包下一艘大船出海,炽烈的太阳和大家的热情一齐洒向海面,波光粼粼荡漾间,是满载的渔网盛满了丰收的喜悦,一箱箱封装起来的不仅是海鲜,更是几日象山行难忘的故事与欢笑。
巡游仙境越岭溪行
在距杭州百多公里外,有“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的一地,名为仙居。这里“八山一水一分田”,既有错落相间的高山与谷地,又有永安溪自西向东穿流而过,云雾萦绕,山水相宜。在著名的神仙居景区,在多日酷暑的炙烤下终于能感受到被山风洗净的清凉与快意,奇峰环列,山崖陡峻,处处成景,幽深奇崛。次日,又在仙居的母亲河永安溪体验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奇趣,乘一叶竹筏顺流而下,或如履平地或急穿险滩,小朋友、大朋友们举着水枪在溪流间开辟了新的战场,水流在空中划出弧线又倏地落在发间,欢笑声也随之流淌,远离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步于青石瓦巷,皤滩古镇又是另一本古书待人静静诵读,老师们近距离观赏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第一灯”针刺无骨花灯,雕梁画栋间那些曾繁华过喧嚣过的历史如梦如烟在眼前变幻,转又消失、沉淀下来。离开了仙居,大家又来到曾经的台州府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在逶迤曲折的临海长城一览“江南八达岭”的气势恢宏;在东湖赏山环水绕、高瓴流瓦;在紫阳老街看郡楼卷帘、平桥古井。千年前的江南画卷徐徐展开,仍让人为之震动。最后一日的行程,老师们则来到了羊岩山采茶,背着小竹篓,现学的采茶功夫在叶尖飞舞,逐渐由生涩到熟稔,炒熟的茶叶大伙儿都得了一小包,带回杭州的,有亲自采的茶叶,也有一行珍贵的旅途回忆。
根雕奇古青山巍峨
第三条线路的老师们来到了钱塘江的源头,素有“歙饶屏障”之称的衢州开化。其境内旅游景点众多,各具特色。老师们要打卡的第一个便是世界第九大奇迹、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龙游石窟。“千年尽露波涛色,万古犹存斧凿痕。”众多石室结构相似、大小各异,石刻形态奇绝、天马行空,处处皆是巧思与流传千年的谜团。从地下来到地上,峰峦叠嶂、谷狭坡陡的钱江源源头又是一幅飞泉瀑布、云雾变幻的图景,呼吸着山林间澄净的空气,放松身心,洗涤心灵。来到开化,不得不看的当属根雕文化,在华夏根文化博览园,老师们观赏了融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璀璨的文化的奇根异木,各色根雕盆景作品陈列,点点新绿绽放在枯树老桩上,正所谓“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浮雕”,构建了一幅恬静优雅、天人合一的画卷。最后一站老师们则来到了金溪桃韵下淤村,马金溪畔的农田是一派霞洲风光,溪边杨柳垂涤,檐后榆树成荫。“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这个遥远的小村,老师们一洗疲倦,复归自然。
疗休养的数日行程转瞬即逝,但旅途中的点滴,无论风景还是人情,都将被珍藏起来,在未来的旅途中滋养着大家,成为继续前行与高歌的不竭能量。
文/何东洋 图/孟琼 苏开颜 冯越男 李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