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来过,而是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技术团队――记浙大儿院援疆女干部风采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2-25浏览次数:286

起新疆,许多人会先想到阿克苏苹果,库尔勒香梨,和田大枣,吐鲁番葡萄,但除此之外,有这么一群人值得我们知晓,那就是来自浙江大学“组团式”援疆医疗队,他们舍家保国,倾情援疆,在祖国的西部边陲救死扶伤,这其中有来自我院的两位女援疆干部:新生儿内科副主任医师吴苔和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杨翠微。

远离家乡、亲人,远离都市的繁华与便利,适应西北地区严苛的生活环境以及陌生的风土人情,以柔弱的双肩扛起艰巨的援疆医疗工作任务。作为援疆女干部,她们还需要离开父母、爱人和儿女,响应祖国号召参与援疆,舍小家为大家,她们的担当与付出,值得敬佩。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她们用高度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女性独有的缜密、亲切、细致,架起沟通桥梁,为民族融合和援疆事业的顺利开展,发挥了女干部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知道她早晨几点来,晚上几点走

“我们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吴老师早晨几点来,晚上几点走。”提起吴苔,第一师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她比较腼腆,话不多,但业务能力精湛,就跟其性格一样,处处透着细致。

“参与援疆工作其实是一个突然的决定,以前从没想过去新疆,大学同学里有新疆人,知道他们来杭州上学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所以对新疆的最初印象,是一个离杭州很远很远的地方,经济文化程度也相对落后一些,对于一直生活在江南的我来说从没想过会去新疆,但是来到新疆后,我觉的我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来到新疆是非常有作用的,所以我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事儿,帮助边疆的患儿”吴苔副主任医师说道。

             第一师医院完成首例新生儿换血术

20181016日,出生仅4天就因黄疸超高,不得不紧急换血的“黄金宝宝”嘟嘟,在第一师医院新生儿科援疆专家吴苔主任和医护人员们的精心救治下,终于转危为安。这是第一师医院完成的首例新生儿换血术。

“换血疗法”是新生儿科一项技术要求很高、风险较大的疗法,主要用于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通过换血使体内胆红素得以清除,从而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换血过程表面看来并不复杂,只是一边将患儿体内的血液放出来,再一边将健康血液输进去。其实,里面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栓塞、心力衰竭、术后感染等并发症。而且传统的方法是一边抽血,一边输血,过程不连续,对循环血压很不利。

第一师医院新生儿科此次成功开展新生儿换血术,标志着第一师医院新生儿科在危重症患儿救治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标志着阿克苏地区在完善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机制体系建设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前脚完成下沉工作,后脚参加援疆

在援疆前杨翠微副主任医师已经在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对小儿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诊疗有较高水平,擅长诊治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脑性瘫痪、发育障碍、多动症及抽动症等疾病。在结束20181月至6月永康妇保院下沉工作后,杨翠微立刻报名参加了援疆,经过层层筛选后,成为了中组部浙江大学第二批 “组团式”医疗援疆队伍(第二期)一员。

“来第一师医院之前,我从上一批援疆专家陈正那里了解到阿克苏地区在惊厥、癫痫、发育障碍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就医需求,当时听后就有了援疆的想法,这不仅符合我的专业,而且我也希望把多年积累的医教研的经验,通过传帮带将第一师医院儿科医疗水平得到提升,帮助他们能够治疗这类疾病,造福当地患儿。”杨翠微副主任医师说。

            开展儿童癫痫诊疗,为长途跋涉患儿量身制定治疗方案

援疆后杨翠微副主任医师在一师医院首次开展儿童癫痫诊疗,为一师医院以后开设癫痫门诊打下了基础;完善了儿科常见病及不典型疾病诊疗流程,同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合理诊治,根据具体经济情况合理安排检查治疗,尽可能保障经济困难家庭患儿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恢复。进一步强化了一师医院随诊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新疆地域广阔,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且交通不发达,很多患者要赶很远的路才能到市里的医院看病。杨翠微通过医院组织的下乡义诊,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的薄弱,深知这些患者奔波来看病的不容易,所以在来到第一师医院儿科不久,就连续会诊了多个惊厥和癫痫的患儿,利用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评估后为他们制订有效的治疗计划管理方案,让患者长途跋涉来就医能找到系统性的治病良方。

           不是我来过了,而是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技术团队

对于一年半的援疆最想留下什么这个问题,吴苔和杨翠微都说道,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技术团队。

吴苔说:“这次援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就想在我援助第一师医院的一年半时间里,我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让第一师医院新生儿科的医生们学到更多新知识、新技术,不是我来过了,而是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技术团队。”

两位同志一到援建科室,就深入了解了科室交接班、病房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科室人才梯队建设等情况,并计划将自己多年的临床、教学、科研经验逐步输入到科室的日常工作中,做好“传帮带”工作,逐步规范“三级查房制度”,促进临床医生的带教,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完善科室医疗梯队建设,加强科室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不断提高科室医生的临床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受援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医疗队伍。

           远程会诊,使南疆患儿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吴苔和杨翠微援疆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开通远程会诊系统,在后方浙大儿院的大力支持下与后方实施远程医疗会诊,使南疆人民在家门口享受浙大儿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自20164月与第一师医院签订医院技术帮扶协议后,我院不仅把援疆工作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更视为一件极具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工作,全力支持援疆干部开展工作。201865日浙大儿院新生儿疾病南疆诊治中心在兵团第一师医院成立,开启了保障南疆各族儿童健康的新征程。

“现在的工作仅仅是开端,在接下去的一年多中还有许多事需要做,很多任务等待我去完成,我将秉持“舍家报国、倾情援疆”的浙江援疆精神,传承 “求是创新、担当奉献”的浙大援疆信念,继续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同时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更新的临床技术,更宽的视野,更好的方法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于医疗援疆工作中去。”杨翠微副主任医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