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寻根 传承精神――记浙江大学第44期“育人强师”培训班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7-20浏览次数:1423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米不嫌哥哥穷……”711日,在一曲曲陕北民歌的召唤下,浙江大学第44期“育人强师”培训班的55名学员们顺利抵达延安,学习革命理论,追寻先烈遗迹,回忆那金戈铁马、改天换地的火热年代,亲身感受我党延安时代的辉煌历程。712日上午9点,浙江大学第44期育人强师班开学典礼在延安大学路遥报告厅举行,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院长拓宏伟、浙江大学工会副主席毛晓华出席开办典礼并致辞。

浙江大学第44期“育人强师”班为期五天,是校工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大力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进一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提高认识、汇聚力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延安大学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是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充分挖掘党中央在延安所形成和留下的红色资源,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体验式教学方式,已成为新时期延安精神的传播中心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首选基地。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到延安接受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是对党史国史的深化学习、对革命传统的继承弘扬和对精神世界的净化洗礼,对广大干部群众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毛晓华在致辞中说。

这次培训以专题为线,以案例为点,以理论作指引,以体验促思考,场景实务交错、历史现实对照,内容丰富,特色显著,引人入胜。形式上,有专题课堂讲授、革命旧址现场体验、音像教学、交流研讨等;内容上,围绕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立足科学发展观,精心设置了丰富的教学课程。在短短的一周里,学员们系统地回顾和感受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程,学习了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大生产运动、党的群众路线和延安精神、白求恩精神和张思德精神等的课程和文件,现场参观体验了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抗大纪念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南泥湾等革命旧址,走访了习总书记在延川县梁家河大队的知青故居,观看了延安保育院的故事。听讲解员和学院老师现场讲解在这些地方发生的事情,点评和感受其中的内涵和意义。同时,学员们还围绕党性、党风、群众路线、延安精神等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和思考。


在宝塔山上,学员们重温入党誓词,思量作为一位共产党人身上的责任在肩;在枣园革命旧址,聆听冯建玫教授从博学、敬业、奉献、信仰等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将热血和生命奉献给中国抗日战争的人生选择和感人经历,诠释并颂扬了白求恩作为一个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所具有的伟大精神和崇高信仰;在延安大学,从李世明教授课程中深切感受到“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在革命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在梁家河知青点,我们感悟知青情、知青理、知青魂,深切体会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真谛;在激情教学中,大家放声歌唱,尽情感受陕北革命歌曲的高亢嘹亮、荡气回肠。《延安整风与群众路线》、《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专题报告,都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考……


“从江南的红船到陕北的窑洞,从嘉兴的南湖到延安的延河,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次次穿越,共产党革命队伍越来越壮大。南湖诞生了红船精神,延安精炼出延安精神,我们从浙江来到宝塔山下,就是来接受信念的提升和精神洗礼。”来自工程师学院的俞伟东老师说。来自浙医一院的毛朝阳老师说,“学习延安精神,并把它融入到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而对于我们工会工作者来说,在工作中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提升职工幸福感、凝聚力为已任,做好一线职工的‘服务员’、‘勤务兵’,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职能。克服困难,勤勉工作,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探索工会工作的新方法,新理念,高举先辈的旗帜,继承发扬‘延安精神’,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工会工作道路!”来自管理学院的张国芳老师更是以一首题为《圣行》的诗来感悟他的延安行:巍峨宝塔耀古今,延安精神放光芒。革命圣地今胜昔,遍地犹如好江南。圣迹处处是传奇,故事声声铭汗青。归问此行何所获,只道努力惜流光!不少学员反映,这样的培训由不得你不想,由不得你不感慨,由不得你心灵深处不激动,真正做到了入眼、入耳、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