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愈明媚的春日,三八前夕,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工会的精心组织下,一场“古琴文化与女性修养”的医院青年女专家论坛如约开启。本次论坛由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吴瑞瑾主持,邀请了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现校研工部副部长沈玉教授主讲,在沈教授一个小时娓娓道来的“谈琴说乐画风雅”中,我和在场的每一位被琴史琴乐琴趣所深深地被吸引。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一张琴,一个音就可以表达出古琴的文化、韵味。它的清越悠扬,朴素古拙,可使人身心俱静好。沈教授在讲述中也提及她的一段趣事:工作繁忙的她有时会感到无法做到凝神静气,认真习琴后,老师对她说“并不是你心境平和才需练习古琴,而是在抚琴的过程中,你会渐入佳境,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份平和淡然。”在我看来,古琴之美,除去琴音,演奏者的技巧外,心境也十分重要。在散音的深沉和泛音的空灵中体味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并把身体中的气,运于指尖,使人的气韵与琴韵融为一体,以达到心韵合一。古琴之美,应源于此。在现场,我们有幸聆听了张娴演奏的琴曲《良宵引》,只见她轻巧坐于琴前,手式优雅、柔美,散音与按音的力度和雅、温文,泛音精准,背锁清晰明亮。这首琴曲中的清新恬静自她的指尖缓缓流出,犹有清风入弦,琴声悠悠,令人神往;沈教授更是为我们演奏了一曲《普庵咒》,此曲曲调雅畅清逸,质朴平实,在作曲上使用了较多地撮音,增加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沈教授的古琴弹奏虚静、散淡。手指、心间迷漫着一股安宁的贞静祥和之气。
在如此美好祥和的氛围中,洪水玲老师、盛红云老师和我亦十分荣幸地同在坐的各位姐妹分享了生活中的点滴。作为医院里知性、优雅的两位大美女,洪老师广博群书,多才多艺,是个十足的文艺范;盛老师坚持瑜伽十年之久,在她的语言神情中的那份自信与美丽,光彩迷人,亦感染了我。
感谢医院和工会为大家提供了分享、学习和交流的好机会。愿我们都可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忘初心,持续成长,收获更好的自己。
鄢雨英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