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跨界”演电影,你看过吗?院士出演男女主角,又会有怎样的火花?
首届全省健康界奥斯卡“金奖”:《生死时速》
近日,由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的卫生计生系统首届微电影大赛颁奖典礼,在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微电影《生死时速》荣获全省卫生计生系统首届微电影大赛金奖。同时,郑树森院士凭借在影片中的本色表演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奖。
以“扬正气、树形象、展风采、促和谐”为主题的微电影大赛,于2015年4月启动,截止2015年10月,在全省卫生计生系统范围内共征集到80部作品。我院微电影《生死时速》经层层筛选,包括专家初评、网络票选和专家终评,荣获全省卫生计生系统首届微电影大赛金奖。院工会全程参与了这部微电影的前期策划以及拍摄和后期相关工作。
院士联袂出演,真实事件改编
《生死时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由我院郑树森和李兰娟两位院士领衔主演。
讲述一位身患肝衰竭的年轻人,生命陷入绝境之时,通过李兰娟院士的人工肝技术为他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亲人大爱,表哥为表弟活体捐献肝脏,郑树森院士亲自主刀,为其成功肝移植肝脏的感人故事。
肝移植小科普,亲属移植有助康复
我国是个肝炎大国,以浙一肝移植中心为例,每年有300多人等待肝移植,但只有100多人能获得肝源,所以亲属间移植是获得肝源比较快的途径。
一般供者保留本身35%以上的肝脏就够了,过6个月以上,肝脏能重新长出来,恢复到原来的85%左右,肝功能基本恢复。而且,亲属活体肝移植供受者之间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能降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活体供肝质量更好,存活率更高,已成为国际上肝移植发展新趋势。像日本、韩国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活体亲属间肝移植已占了肝移植手术的绝大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