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浙大师德师风建设的经典文化品牌―――“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评选活动十二年回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6-10浏览次数:3891

   “以百年厚重的生命历程,把智慧锻造成阶梯,把执着守望成灯塔,承载起教育事业的光明与希望。耄耋之年,恩泽独厚。他是中国比较教育学学科的创始人,披荆斩棘,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前行,一如其高洁无私的人格,绵延普济。他,是浙江大学教育事业的一面旗帜。”这是2010年为教书育人标兵、“百岁人师”王承绪先生所作的颁奖词。
  “他,用数字和符号,探求成功函数的极限。他,用数轴和粉笔,测绘生命价值的无穷。他,立足求是,用激情解析数学的乐章。他,远赴喀什,让真知无域无疆。他,像一坛陈年的屠苏,用醇厚的师德,润泽着知识的矿藏!”这是2008年为教书育人标兵苏德矿老师所作的颁奖词。
  “他,自喻为‘给状元做饭’,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年365天,至少在食堂度过350天。在新校区食堂极其艰苦的筹建过程中,他不顾双手多次磨出的血泡,脚板长满的水泡,始终奋斗在第一线。”这是2006年为管理服务育人标兵陆水龙师傅所作的颁奖词。
  这些颁奖词不是来自领导、同事或是专家评委,而是出自学生的肺腑之言———由学生给老师写“评语”,已成为浙江大学“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评选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看点。
  当一段段真情告白娓娓道来,当一阵阵如潮掌声热烈响起,默默耕耘在求是园的教职工们如耀眼明星般走过红地毯登上大舞台。这一刻,星河灿烂,这一刻,无尚光荣,这一刻,温馨感人。多少年来,“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评选颁奖典礼上的这一刻总是这样让人心醉叫人难忘。
  新浙大组建后的第三年,2001年,校学生会联合各个院系的学生会共同发起“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评选活动。2002年开始,浙江大学教代会“三育人”工作委员会延续这一活动,进一步扩大外延,在全校举办浙江大学“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标兵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在校党委领导下由校教代会“三育人”工作委员会组织,校工会、校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博士生会五家共同承办,每两年一届。
  自此,由学校组织和学生参与的浙大教工评选活动蔚然成风。十二年来,学校育人工作发展喜人,师德师风建设卓有成效。而“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评选活动也已然成为浙大教职工文化的新名片。
 
   一把尺子,精心丈量为人师者的道德良心
  2010年,在学校“三育人”标兵网上投票截止当天,人文学院的大四学生小王终于作出了最后的决定,投下庄重一票。这是她第二次为“三育人”标兵候选人投票,也是最后一次。
  “选出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我想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对浙大老师的崇敬与支持。”
  两次投票,小王都特别关注,在投出自己的选票之前,她总会对所有候选老师深入了解一番,“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毕业之后,我会将老师们铭记在心的。”
  “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评选是浙江大学的一项传统活动,不仅参与人数多,面还非常广,不但有教职工和学生,还有主动要求参与投票的退休老教师和企业聘用的外来务工人员等。
  校党委书记金德水在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人本导向,以人文关怀凝聚奋斗力量,在全校形成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的文化自觉,营造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文化氛围,引导师生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
  杨卫校长也多次强调:“学校事务诸多,首在育人。要在全体教师和干部中端正认识。
  育人是教育之本元,是大学可经久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柱。桃李满天下,体现了一名教师成就的最高层次。”
  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的“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评选活动,正是这样一个帮助师生提高认识、以人文关怀凝聚奋斗力量的文化品牌,不但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更扎实推进了学校师德师风的建设。
  “师者,人之模范”,教师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道德和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可以说,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没有它,教育就失去了应有之义。
  何为师德?广大教师应该追求怎样的师德?“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评选活动赋予了师德新时代的意义。这些先进代表就像一把尺子,以高尚的师德、服务管理精神丈量着自己,也给每一位在校教职工提供了标杆。
  能源系岑可法院士是位爱生如子的老教授。实验室内的他,成果丰硕;走出实验室的他,是位平易近人的好老师。相声演员牛群曾想给岑老师单独拍张照,他却叫他的学生一起来,老、中、青三代人聚了一屋子,岑老师说,要宣传就宣传这些年轻人吧,他们可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计算机学院何钦铭教授从教20多年,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持之以恒地积累教学改革经验,认真地上好每堂课,讲好每个知识点。他说,要把计算机科学的专业知识告诉学生,也要把编写人生科学程序的方法教给学生。
  教书育人者,就是要像岑可法老师和何钦铭老师一样,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己任,育人不懈、诲人不倦。
  “两个学院,三个部门”,学工部、求是学院金海燕老师这样概括自己在浙大的职业生涯。从热物理系到光电系,从系辅导员到党委研工部、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党委学工部,虽然职务几经变动,然而他却始终不离“学生工作”这一中心。不管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热心为学生排忧解难。
  邵泳梅,“为状元烧饭”的她,自从踏上食堂工作岗位,就选择了付出,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披星出门,戴月进门”的忙碌,选择了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的不停歇,她常说:“与几万名的师生比起来,我们的三口之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要先让师生们吃好饭!”
  管理育人者,就是要像金海燕一样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处处以学生为本;服务育人者,就是要像邵泳梅一样心系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爱。
  这把“尺子”是“实用”与“全面”的。一线的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无论职务高低,只要是在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作出贡献的,都可以是评选对象,他们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也是评选活动当仁不让的主角。
  这把“尺子”是“精准”与“公道”的。为保障评选工作公正、有序进行,校教代会“三育人”工作委员会制订了《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评选实施办法》,成立了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评选活动组织机构。从广泛发动、层层推荐,到推选、公示、宣传,再到投票评选和表彰宣传,每届评选工作总是这样民主、科学、规范。
  这把“尺子”也是“深远”与“厚实”的。每届的评选活动,对同学是学习的过程,对参评教师是提高过程,对广大教职工是激励过程,对学校而言更是凝聚人心的过程。十二年来,评选活动所评选出的一百多位“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教书育人标兵、管理服务育人标兵及在“三育人”工作中受到表彰的全国、省、校级先进代表,就是学校师德师范、管理服务的楷模。正如校党委副书记郑强所说,“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三育人”标兵已经成为浙江大学每位老师最为看重的荣誉之一。
  对于师德的考评,我们无法用考试去检验,无法用等级去划分,无法给出具体的条条款款作为衡量标准。但是,我们可以把广大师生崇敬的先进师德模范当做一把“尺子”,以良好的品德、完善的人格为标杆,经常用这把“尺子”丈量,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一面镜子,真实映照师生连心的感人图景
  2010年9月10日晚,在学校庆祝第26个教师节暨先进表彰大会上,当获“管理服务标兵”的时任丹青学园主任楼仁功上台领奖时,早已“埋伏”好的几十名丹青学子突然举起了一条横幅,“丹青爸爸”四个大字述说着台上这位老师与台下这些学生背后感人的故事,一时间,学生们“丹青爸爸”的呐喊声在小剧场内回荡,楼仁功老师为学生工作呕心沥血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眼前:“鲲鹏计划”引领学子人生,“文韵丹青”厚实学园底蕴,纵使病倒在岗位上,依然牵挂着他的学生。在他的颁奖词上,学生们写着“为人师者,当如人父”。
  师生心连心不只在评选这一刻。这样的感情,与广大一线教职工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教育、管理、服务学生所付出的艰辛是分不开的。
  教书育人标兵朱婉儿是浙大医学院的教师,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于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学校心理中心的咨询师,为许多学习生活上有困惑的学生提供帮助,是学生心中最温暖的依靠。去年三月份,朱教授离开了深爱的三尺讲台,成为了一名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愿意,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愿陪伴你,因为这是我生命的意义。”至此,朱老师正式从一名知识导师变成了心灵导师。
  管理服务标兵郑新宇是校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说起这名医生,凡是挂过他的牙科的病人都对他啧啧称赞:“这样的医生就像家人一般。”在医院办公室里,寄给郑医生的感谢信更是堆了厚厚两捆。“真正的不平凡是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郑新宇用这样质朴的语言诠释着他的这份事业与梦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
  “教授是大学的灵魂。”竺可桢老校长的这句话至今听来依旧振聋发聩。在当下,有些老师成了“老板”,教书育人的责任淡了,名利双收的欲望强了。但这些标兵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教师依然是那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依然是那样纯洁有爱。
  管理服务育人先进个人徐小洲这样说道:“所有的好老师都只具备一个特征,那就是教育爱。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教育爱是很难坚持的,人人都知道,但并不是人人能做到。如果真正有了教育爱的话,那么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了。你会因此获得事业发展的源泉,而且是源源不绝,伴随你的一生。”
  教师教书育人的精神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在学生心田中播下了“爱的种子”,伴随着一生,萌芽茁壮成长。然而,这样的爱是流动的、呼应的。
  每次“评选活动,学生都会自发当起候选教师的“亲友团”,为老师们拉票宣传,大家以最质朴与真诚的方式,诉说着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与崇敬。
  公共管理学院李立志老师与学生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2009年12月28日晚上,李老师的一段话让上课的学生潸然泪下:“教书十多年,最让我留恋的便是这三尺讲台,和你们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存在的价值。”教室的空气被凝固了般无法流淌,时不时地响起学生低沉的啜泣声,因为他们知道李老师患了重病,这是他入院前的最后一次课。
  “李老师,我们等你!”日历翻到2010年,1月4号晚上,讲台是空的,教室里却如同平时李老师上课时一样挤满了学生,甚至比任何一次都要多,曾经上过或正在上李老师课的学生,陆续来到这里,他们为一个约定而来!
  学生以各种方式为他祈福,一条满载学生祝福的十米横幅更是让病床上的李老师热泪盈眶。但是五个月后,李老师永远地失约了。
  在当年的表彰大会上,学校将首次设立的“三育人”特别奖获颁给了已故的李立志老师。为了不让李老师“缺席”这一盛典,学生们以话剧的形式,还原了李老师上的最后一课,与全校师生共同追忆曾经和李老师一起走过的日子。他们感激地说:“因为有你,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这些先进代表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浙大教师那种“爱生如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精神,也照出了浙大学子对老师那种“尊师重教、恩逾慈母、程门立雪”的真挚情怀,师生情感令人动容。
 
    一座航标,倾情指引百川归海的育人长路
  “在当前高校,特别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三育人’先进集体、标兵评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师德师风,要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效果。”“三育人”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说。
  自“评选活动开始以来,以往在师生之间自发的、私人化的师生情日渐成为每位浙大人都感同身受的融融情意。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那一位位足以让人高山仰止的老师们言传身教的点滴,借由评选这样一个活动平台,浮出水面,走向台前,被铭记,被传诵,被光大。
  “树育人标兵、展求是师风”。评选前,候选人与同学盛大的见面会既是给候选人提供一个展现师德师风的舞台,也是增进大家对候选人的了解,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的好机会。表彰后,“三育人事迹报告团”又走进学院、走进学园、走进机关后勤,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宣传“三育人”先进事迹,扩大活动影响力,在全校形成“崇尚标兵,学习标兵,追求奉献,勇于奋进”的良好氛围。
  评选活动注重评选过程,以评促建,评选的过程就是学习、宣传、展示的过程。活动通过展示、宣传学校“三育人”标兵为代表的一大批坚守在教学、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优秀教职工的崇高形象,激励广大教职工在各自岗位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优良师德师风建设和优秀的校园育人环境的营造。
  “过程要长一点、透彻一点、细致一点,短过程形不成氛围。”“三育人”工作委员会的杨树锋老师这样说。的确,只有在长期的校园精神和文化的熏陶下,育人行为才能化为群体的一种自觉行为。
  而凡是与评选活动相关的点点滴滴,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引导、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桥头堡的《浙江大学报》都用心记录。除了日常的消息报道外,编辑部还以人物通讯的形式记录每一位获奖者的风采。2008年,新浙大组建十年之际,校宣传部联合校工会出版了以宣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人物为主题、反映浙江大学先进教职工崇高品德的书刊———《领航》,宣传部、校报编辑部及传媒学院教师和42位优秀的研究生、本科生牺牲暑假休息时间,克服炎热酷暑,共同采写、编辑了一百三十多位在“三育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代表,展现了浙江大学并校改革发展十年来师德师风建设取得的重要成绩,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每次评选活动也都会受到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
  于是,不止于“三育人”,也不止于评选活动期间,师生情成为一种常态,求是校园里,尊师重教、三全育人的氛围越来越浓。
  2010年5月,电气工程学院9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的第一项就是为元老级人物汪�生院士庆祝从教60周年。那天的报告会吸引了不少在校的学生和白发苍苍的校友,他们中有汪先生的学生,也有学生的学生。一种求是精神薪火相传的神圣感在几代师生间弥漫。
  2010年12月20号,CC98上突然有帖子称朱淼华老师在上课时突然晕倒,极短的时间内,各种关心祈福在98上盖起了“高楼”。“老朱,衷心祝愿您快快康复,回到属于您的天地。”当时的校报上,有同学这样写道,让人读来忍不住鼻尖酸楚。
  评选活动可以算是一个起点,自此开始,有组织、成规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旨在加强师生间沟通交流的活动在求是园中纷纷开展。
  2008年底,学校青年教授联谊会启动了“领航求是学子,启迪创新真谛”的“启真导师计划”。青年教授们通过做求是新生的“启真导师”,帮助刚进入求是校园的新生,尽快适应和渡过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型期,并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新生,以自身的执着品质感染新生,为大学生学业领航。“如果青年教授们能够对刚进校门的青年学子们在学业上、心理上、人格塑造上提供指点,将能非常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成熟和成长。”青年教授联谊会秘书长魏江教授说。
  2010年11月,“三育人”事迹报告团教书育人标兵走进丹青学园暨青年教授联谊会新一轮“启真计划”启动仪式在紫金港校区临水报告厅举行。校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严建华教授带来的“快乐学习追求卓越———从创新研究讲KAQ人才培养理念”专题报告,让初入校园的新生们感受到了浙大“三育人”名师的无穷魅力。
  2011年9月,浙江大学启动了“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这是自2005年浙大启动实施“一年级新生特别教育计划”以来推出的又一项面向一年级新生的“领航”计划。在所有自愿报名参加活动的1000多位教职工中,很多都是“三育人”标兵。这让很多初入大学还有处于适应期的大一新生兴奋不已。老师和学生们大手拉小手,共同迈步前进。学校这项“三全育人”的创新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特刊发我校“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
  “三育人”评选活动与“新生启真计划”“新生之友”等活动的结合,让我们看到此类活动并不是单个的、分散的活动,而是共同发力的整体,一齐推动全校师生投入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活动中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建设优良师德校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做人做事做学问,尽心尽力尽责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达到教书育人的精神境界,养成诲人不倦的习惯”;“教师干的是良心活,我以良心工作”;“爱学生,才被学生爱”;“育人是大事,事事落实;学生无小事,事事关心”……在评选活动的舞台上,这些教师的形象是如此高大,这些真情的流露是如此感人。
  育人典范引领师德,育人活动打造品牌,育人文化鼓舞人心。百年浙大,育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就像千百条江河朝向育人的大海奔流不息,激情澎湃,而“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评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这些先进代表正如一座座航标,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Copyright 浙江大学工会 Email:gongh@zju.edu.cn 联系电话:0571-87951470    管理登录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