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劳动与高校知识型劳动者的诉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1-11浏览次数:2861

 内容提要:体面劳动的核心是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尊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本文选取离体面劳动“距离”最近的劳动者群体——高校知识型劳动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体面劳动的内涵、高校知识型劳动者体面劳动诉求以及实现体面劳动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体面劳动 高校知识型劳动者 诉求 路径
 作者简介:王勤,浙江大学工会副主席,教授;陈婵,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科员;
           楼成礼,浙江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1]向全社会重申了“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的价值理念,也让“体面劳动”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本文以高校知识型劳动者(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体面劳动的内涵、高校知识型劳动者对体面劳动的诉求,以及实现体面劳动的具体路径。
 
一、       体面劳动的核心是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尊严
 
 自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局长胡安·索马维亚提出“体面劳动”的概念以来,体面劳动备受国际、国内社会关注。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体面劳动在国内的实施。2008年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提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2]。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对体面劳动的定义,体面劳动即指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和完善社会对话机制来保障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3]。体面劳动的核心是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尊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体面劳动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从总体上看,我国离实现体面劳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诸多劳动者群体尚未达到“尊严”劳动的要求。而体面劳动,不仅包括外在指标,如合理报酬、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而且还关注劳动者的内在感受,如尊严、自由、安全感、幸福感、价值感和成就感等。
 一般认为,知识型劳动者(knowledge worker)是离体面劳动“距离”最近的劳动者群体。知识型劳动者分布于各行各业,本文所说的高校知识型劳动者,主要指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具有稳定的收入、良好的工作环境、相对和谐的人际关系、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享有一定的民主、自由、公正的权益,能够体验工作的价值感和成就感等,是实现了“尊严”劳动的群体。但薪酬待遇与贡献相比偏低、工作压力过大和不公正现象等问题依然存在,高校民主管理制度也需进一步完善。
 
二、       高校知识型劳动者体面劳动的诉求
 
 作为知识型劳动者的典型代表,高校教师注重个人权利、事业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对体面劳动具有强烈的诉求。主要包括:职业发展诉求、薪酬福利诉求、公平公正诉求、民主法治诉求和自我实现诉求。
1、职业发展诉求
职业发展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应有之意。关注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是高校“以人为本”人事管理理念的体现。职业发展有利于高校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提升劳动尊严感与幸福感。
 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诉求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职业发展前景、岗位竞聘、职称职务提升、继续教育深造等。由于岗位、职称职务与待遇、学术声望等方面挂钩程度较大,高校教师对岗位竞聘、职称职务提升关注度较高,诉求强烈,并且须长期面对岗位竞聘、职称提升的竞争压力。因而,高校教师特别希望学校能够制定公平有效、科学合理的实施政策,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更上一层楼。
 作为生力军的高校青年教师,则对职业成长环境、教学科研技能培训、扶植年轻人的政策、继续深造的机会等给予很大关注,希望学校能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创造空间、搭建平台,在年轻人才培养上增加投入力度。
 2、薪酬福利诉求
 体面劳动要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合理的劳动报酬,即薪酬。高校教师的薪酬可以分成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外在薪酬包括基本工资、校内岗位津贴、地方性补贴和福利等,内在薪酬包括发展机会、挑战性工作、荣誉、成就感、安全感、组织文化和人际关系等。
 从外在薪酬角度讲,高校教师的薪酬诉求主要是工资收入提升诉求和住房医疗保障诉求。收入是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体现,是保障和激励教师潜心学术、教书育人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劳动者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目前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与职业准入的高门槛、工作压力和付出相比仍然偏低,且个体收入差距较大,物价高涨使得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备受生活的沉重压力。
 从内在薪酬的角度讲,高校教师的薪酬诉求主要是对成就感、安全感、组织文化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诉求。他们渴望较为宽松的工作和学术环境,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希望学校能够注重校园文化、价值观、凝聚力、美誉度等软实力的培养,注重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文化与学术氛围,从而提升工作的愉快感、幸福感与价值感。
 3、公平公正诉求
 体面劳动要求尊重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包括公平、公正。高校教师受教育程度高,视野开阔,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比较强,对公平公正的要求比一般劳动者更为强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职业发展、职称晋升方面,希望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切实可行的举措,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职称政策,从制度上、程序上保证公平竞争,尤其要重视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第二,在学校人才政策方面,希望能够体现公平,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和积极性,尽量扩大政策受益面,或者选择学术和实际需求等角度来确定综合衡量标准。第三,在资源配置方面,希望学校能够真正考虑学科发展需要,在经费投入、教学科研用房等方面兼顾不同学科发展的需要,尤其要保证一线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避免资源集中在权力拥有者手中。
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考核机制,合理配置资源,是高校教师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能够稳定劳动者情绪,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动力。
 4、民主法治诉求
 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内在要求。高校教师是法治精神、平等意识和个性特征鲜明的劳动者群体,热爱自由与民主,具有浓厚的社会关怀精神,对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有着比较强烈的诉求。
 高校教师的民主法治诉求,主要表现有:在学校层面,希望能够实行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制定《大学章程》,创新民主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在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多倾听一线教师的意见,实现校务公开。在涉及人事改革、工资分配、住房福利等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更加公开透明,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从而维护自身权益。在发挥教代会、工会的作用上,希望学校重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使教代会真正成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成为凝心聚力、建言献策、共谋发展的有效平台。同时,希望工会能够切实履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职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反映教师的呼声与诉求。
 5、自我实现诉求
 体面劳动要求给劳动者足够的社会发展空间,满足其自由发展的诉求。高校教师作为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期望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一项调查表明,高校教师在回答“选择高校工作的原因时”时,选择“它是一项高尚的职业”和“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两个选项占总数的70%[4]。“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即自我实现的诉求。高校教师热爱科学,善于钻研,创新意识强,喜欢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教学与科研难关作为人生乐趣,以提升自我价值和个人能力为发展目标。具有强烈的精神需求,渴望人文关怀和精神上的满足,追求自我完善,争取在教学、科研中有独特的自我见解和成果,希望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认可与尊重,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三、高校知识型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具体路径
 
 1、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路径
 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路径,让高校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学校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够提升高校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
 首先,改革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让教师按照教学和科研的内在规律工作,改变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体系。不同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现实特点,制定富有学校特色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晋升考核标准。科研考核要从追求课题经费、论文数量,向更加重视科研成果的质量、重视标志性成果和学术成就转化。同时,适当提高教学业绩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奖金奖励中的权重,研究制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重视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
 其次,实施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理念,对不同特点和专长的教师提供不同职业发展平台与通道,实行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际上也是多通道的职业发展轨道设计,使高校教师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教师都有出彩机会,从工作中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与价值感。
 再次,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强化青年教师职业生涯指导,实施新教师入职教育培训计划,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职业角色。加大青年教师科研资助力度,支持他们潜心科研。推进青年教师国际化培养,选拔具有较强科研能力以及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开拓视野。
 2、建立和完善高校薪酬激励体系
 高校教师基本工资较低、对外没有竞争力的现状与其地位、贡献不符,也与体面劳动相违背。过低的体制内收入容易使高校教师花费更多时间去争取体制外收入,从而导致部分高校教师难以潜心教学科研。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高校实际的薪酬激励体系,使高校教师的工资与学历、水平、贡献、社会声望等相匹配。学校要更加关注教师的民生问题,普遍提高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
 福利是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福利制度也是高校教师实现体面劳动的必然要求。高校除了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规定为高校教师提供福利外,还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设计符合本校特点的福利计划,如校内补贴、业绩工资、旅游休假等,实现福利制度的多样化。要想方设法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努力缓解青年教师的住房困难,提升高校教师的生活品质。
 更为重要的是,高校要努力满足教师对内在薪酬的诉求。坚持文化引领,弘扬大学精神,培育共同坚守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通过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凝聚广大教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增强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健全优秀教师奖励制度,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幸福感与价值感。
 3、提高校内政策的公平公正认可度
 校内政策的公平、公正能够为高校教师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和竞争环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提高校内政策的公平公正性,首先要求决策者和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应有全局观念和历史眼光,要兼顾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妥善处理好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科研为主型教师与教学为主型教师在职称、待遇等方面的公平性,既考虑发展潜力,又兼顾历史贡献,避免差距过大。
 同时,要完善制度,用程序来保证公平性。无论是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或干部任用,都要有明确的制度和程序,做到公开透明,经得起群众的监督,避免论资排辈和任人唯亲。应完善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科学考核,人尽其才,形成良性的公平机制。
 对于教师极为关注的高校职称评定,更要做到公平公正。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岗位的不同,实现差异化评审制度,避免“一刀切”。在职称评定的指标方面,既要考虑科研产出与学术影响,又要考虑教学的质和量。同时,对不同岗位的教师,在考核上应有所侧重,避免太多的行政干预。
 对于资源分配,特别是学科建设方面的大额资金分配等,也要做到公开透明,有章可依,公平竞争,避免暗箱操作。同时,要加强对资金流向的审计,防止滋生腐败。
 4、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5]。对高校来说,就是要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使其成为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与有效途径。要重视高校教师的民主权利,落实好教代会职权,建立沟通协商机制,推动学校在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前广泛听取教代会代表意见。坚持教代会年会制,充分发挥教代会提案的作用,让一线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完善教代会代表校情通报会、教代会代表巡视制度等好的经验做法,让广大教师切实体会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
 要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和建立高校教师多渠道反馈机制,进一步保障高校教师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校务公开应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努力做到政策公开、结果公开和过程公开,保证校务公开的真实性和实时性。同时,建立多渠道反馈机制,通过设置公开电话、校长信箱、网络专栏、职工座谈会等多渠道形式,使高校教师的诉求能够充分有效地反馈给学校,从而使学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广大高校教师的利益。学校工会要依法维护教师权益,关注和反映教职工的重大关切,特别要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高校教师可能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反映教职工呼声。
 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人才聘任、学术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理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实现“行政管理”与“学术决策”的相对分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大学回归“学术组织”和“学者的共同体”,让高校教师更加有尊严的、自由的、体面地从事创造性劳动。
 总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提高高校民主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要激发教师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使高校教师在体验民主的过程中感受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实现体面劳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社2013年4月28日电。
[2]徐松. 胡锦涛出席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新华网2008年1月8日。
[3]余敏,佘云霞.推行体面劳动的全球趋势【J】.江汉论坛.2008年第10期:26-29。
[4]北京市教育工会课题调研组.高校教职工在关心什么?——北京高校教职工当前思想状况及关注的热点问题调研报告【J】.中国教工,2010年第7期:13-16。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