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个体验收获的季节,秋游可以让我们走出城里家门,走进精彩的世界,还可以让我们领略他乡的无限风光。10月12日,天气晴朗、秋高气爽,医院工会经退休职工要求,走出杭城去活动的意见,精心安排了一次去绍兴的秋游活动。本次活动共有50余人报名参加,我们统筹安排,走进绍兴,快乐出游!
早上7:50大家在医院集中出发,我们前往绍兴去探访了鲁迅故里。老同志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徒步前往极富绍兴特色的人文景区,导游先介绍说绍兴。绍兴在2500年前是越国首都,越王勾践是大禹的后人,大禹去世后陵墓就建在绍兴,绍兴有个大禹陵。绍兴在历史上曾经叫会稽。历史上的绍兴名人有蔡元培、秋瑾、南宋陆游、明代少年天才徐文长等。绍兴以师爷和黄酒闻名。绍兴是师爷之乡,有句话说,无绍不成衙。在旧时绍兴很多优秀的读书人不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就转入另一个行业――师爷。绍兴的黄酒也是极负盛名。家中父母把黄酒深埋地下,女儿结婚打开酒喝,名为女儿红,儿子考上功名打开酒喝,叫状元红。绍兴有三大“缸”:染缸、酒缸、酱缸。说的是绍兴发达的印染业、著名的黄酒,还有绍兴人爱吃的酱菜、臭豆腐、霉干菜。在绍兴我们还看到路边河上有窄窄的石板桥,导游介绍说那是过去纤夫走路的纤道。我们先参观鲁迅学习生活的地方,看百草园、三味书屋、周家祖屋、鲁迅的家。鲁迅故居前河中的乌蓬船。在鲁迅那个年代,绍兴人乘坐这种船,船舱低矮,人可以躺卧在船里。鲁迅从十二岁到十七岁在他的家乡三味书屋读书。后到南京读书,然后去日本留学,回来后在绍兴任教做老师,后受蔡元培邀请到政府部门任职。鲁迅原本学医,因他一直对父亲被庸医治死而耿耿于怀,但他后来认识到国民的愚钝不是用药可以医治的,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虚弱更加可怕,所以他弃医从文,用笔来唤醒国民。“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思是读四书五经像吃米饭,读史书像米饭配上菜肴,而诸子百家这些杂书就像调味品。鲁迅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考上秀才后没有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他认为做官贪官污吏太多,因此满腹经伦在家教学。鲁迅读书是很努力的,但也有一次因为上学迟到而被老师批评,此后他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以自勉。他本来是临窗而坐的,后为远离窗外的嬉闹声不影响学业,而把课桌搬到远离窗的位置。
走出鲁迅故居,门前街上有绍兴小吃店,卖的酒心酥柳、茴香豆、萝卜丝饼、绍兴臭豆腐、奶油小攀、甜酒酿、木莲羹、绿豆银耳羹、煮豆、龙须糖,都十分地道好吃,很多退休职工都去买本地臭豆腐,油炸的豆腐块蘸上酱汁辣椒吃得很香很开心。
下午我们去游览绍兴东湖。东湖风景区位于绍兴城东,以秀美的湖光山色和突兀石景而闻名。远眺东湖,葱翠相映,层峦叠嶂,极似一尊伫立于碧波之上的硕大盆景。因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俊秀的自然景观,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三大名湖,享有“中国第一水石大盆景”的美誉。东湖原是一座青石山,相传秦始皇东巡至此,曾采摘山上的箬草喂马,因名箬山。因为石质属于白垩纪时期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成分简单,结构密致,石料色泽丰富,五彩斑斓,十分利于石匠开凿雕琢。因此从汉代起,石工相继在此凿山开石,经过一代代石工的鬼斧神工,遂成险峻的悬崖峭壁,奇特的洞穴深潭。1896年,陶渊明的第45代孙会稽陶堰乡绅陶浚宣到箬山一带考察,陶醉于此处的奇山峻水,购得地产后经巧妙设计,努力将原有岩石景观中最有特色的凸现出来。筑堤200丈,堤外为河,堤内藏湖,利用原有的山、水、洞与修建的桥、路、宅、亭点缀出一个个更富色彩和魅力的景观。整个工程历时三年。这时的东湖山明水秀、岩奇洞幽、亭桥错落、湖洞相连极富特色。精致而小巧的东湖将奇山、秀水融为一体,石景石貌蔚为壮观。气势磅礴的石岩峭壁配以清幽的湖水,间或有一二艘乌篷小船�乃飘过,加之青绿环绕,此番美景堪称一绝妙画卷。东湖石景尤以仙桃洞、陶公洞称奇。仙桃洞因酷似半个桃子而得名。此洞洞在山中,洞能通船,洞中有门。一块厚不盈尺的石壁中央凿有一宽约两米的石门,呈90度悬挂在山崖边,最薄处仅有10厘米厚。它贯通了两个原本不相连的石洞,小乌篷可以从容穿梭于石门间。洞为水室,室内有门,连通别室,如不身临其境,其巧夺天工的构思,精致奇妙的手工着实令人无法想象。
都说自然是最美的,但凿自人工却宛若天开的东湖却让人不得不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偶存的奇特景观同样让人叹为观止。陶公洞水面距离山顶47米高,距离湖底18米深,好像一口天然巨井,更似一口扣水巨钟,洞的四周都是采石留下的光滑高耸的岩石壁。洞内水色清幽深黛,石壁平整光洁。您在洞内仿佛坐在井底,头顶一方蓝天,看到的是如刀切般平滑的石块,感觉到的是冬暖夏凉的气温。这时的您会怀疑陶公洞是鬼斧神工造就?是大自然的恩赐?也难怪郭沫若先生当年秋游东湖时对陶公洞有感而发,以四言诗咏颂:"箬 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东湖的美景以石为主,以水为辅,水石相融,亭桥点缀,配以一叶叶乌篷小船,使“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的如诗意境得以真实再现。被誉为绍兴"三乌文化"之首的乌篷船又是东湖的特色,船工头戴乌毡帽,还保留着爱喝绍兴黄酒的传统,他们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人。但事实上,生活在水乡绍兴的人们,不管男女都会使用这种手脚并用的交通工具。船在水上漂,如在镜中游。当我们置身船中,伴着哗哗的水声和�乃的桨声;听着东湖景区的美丽船娘用那吴侬软语娓娓讲解;看着如鬼斧神工造就的奇岩幽潭;那满眼的苍翠,那轻盈的身姿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活动结束工会给大家买了“绍兴火腿腐乳”每人一瓶带回家做礼品,大家说这次活动很有意思,时间过得特别快也很开心,大家提议在东湖集体合影作个留念。绍兴,我们还会再来的!
�逸夫医院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