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宣传学术规范,按照学校学术道德建设学习教育活动要求,3月27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召开青年教师博士后人员学术道德建设专题讨论会。学院全体青年教师及博士后人员和研究所博士后管理负责人共计30人参加会议。
会上大家认真学习了《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修改稿)》,并围绕青年教师和博士后人员在面临晋升、考核等诸多压力情况下,如何摆正心态,自强自律,加强实验室管理规范和维护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贺海波事件给学校声誉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也给广大教师敲响了警钟,此时开展学术道德建设教育活动非常及时和必要。今后在实验室管理规范和论文署名把关等诸多问题上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原始科研数据管理,保证科研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要把实验室学术交流会(Lab Meeting)作为一种很好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
同时大家也对目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是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众多摊子越铺越大,很多教授实验室缺乏必需的稳定的技术人员管理,导致教授工作繁杂,大小事一把抓,实验室管理容易出现漏洞,建议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充实教学科研前线;二是博士后两年必须出站,并要求论文发表的规定,容易使部分人出现短期行为,浮躁心理。建议实行2-3年弹性时间,或不硬性规定论文发表。但必须加强出站考核管理,正确全面评估其在站工作;三是改革现有晋升考核体制,鼓励实际团队合作,青年教师多做科研助手,在晋升考核时如何体现其实际工作贡献,非第一作者的署名论文也应该在职称评审业绩中正确体现;四是给予青年教师和博士后更大的空间,制度保持连续性,不要朝令夕改,让大家踏踏实实地做出具有坚实科学水平的工作。
最后学院领导进一步强调了学术论文发表规范和实验室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希望大家在人生道路上自强自律,摆正心态,戒骄戒躁,求真务实,取得更大的成果。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