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脏病人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时,往坏死部位注射一管从病人自己的骨髓里提取出来的干细胞,心功能就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就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安领导的课题组,已为近百名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了这样的治疗,在保护患者心肌细胞和改善心功能方面取得一定的疗效。
据介绍,部分心肌梗死病人虽然可以通过心血管介入治疗、心脏搭桥手术等手段解决心血管畅通问题,但不少心肌梗死病人的心脏肌肉却坏死,心脏功能大大受损。如果能通过干细胞移植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心功能,无疑是一条全新的治疗途径。就此,王建安教授等进行了6年多时间潜心探索。研究人员首先在动物实验上取得突破,接着在国内率先将取得的技术运用到临床上,为数十名心肌梗死病人注射了从病人自体提取和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几个月后,病人的心脏功能提高了5%~6%。
但是王建安教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移植到心脏的干细胞存活率并不高,王建安教授等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率先发现缺氧处理后培养的干细胞生存率大大提高。移植体内后的干细胞存活率能达到了8-10%,远远超出以往动物实验中不到1%的存活率,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悉,该项目在国际性杂志发表论著数十篇,多次被外国学者引用。
浙医二院余宁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