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杭州人”的心理健康,我们一起来关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12-29浏览次数:1040

??记“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心理”专题讲座及大型现场咨询活动
 
    12月26日下午,浙江大学永谦活动中心一楼报告厅中笑声朗朗,台下近百名杭城外来务工人员目光如炬,正津津有味地聆听着由浙大工会心理工作室及后勤集团共同主办的“关注外来务工者心理”的专题讲座。讲座特邀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徐青教授作专题报告,徐教授风采儒雅,以其深入浅出的观点报告,幽默风趣的语言,褪去了心理学在外来务工人员心目中的神秘面纱,也让平素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心理学的外来务工者们深切感受到了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校工会副主席马晓微主持会议并讲话,后勤集团党委书记魏仲权亲自参加会议,充分体现了学校工会和后勤部门领导对外来务工者心理健康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我也是外来务工者中的一员!”】
 
    为了更好地了解杭州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现状及心理健康情况,徐青教授联合浙大工会心理工作室展开了一次针对性的社会调查。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随着人道主义观念的普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以及高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开始关注起自身的心理健康。
    徐教授在讲座中也将这份调查报告的结果与台下的务工者们作了分享,报告中提到,目前来到杭州的外来务工者们经济负担普遍较重,其中以子女为首,其次为父母和配偶,而医药费的支出更给务工者们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务工者们来到城市打工的目的依次为:脱贫致富、为子女未来、融入城市和学门技术。压力过重的生存现状也直接导致了心理问题的滋生。徐教授表示,现在杭城内非杭州人的数量已占半数以上,从广义上说,很多人都是外来务工者,他也是其中一员,所以很能理解这样的压力。徐教授的本位思考和人文关怀由此而见,这也让台下的务工者们初步认识到了自身心理问题的来源。
 
【关注心理,而不是物质】
 
    “一张看起来并不现实的错位图,里面有不同的人物,形象姿态各异,你觉得哪一个是你呢?”??这个特殊的问题一抛出,就引发了台下的思考和讨论。其中一个背着包袱的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你会觉得包袱里是什么呢?是负担还是快乐呢?徐教授解释说:“每个人对这张图的理解会不同,你选择了什么,这也往往是现实中你在考虑和关心的话题。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是一个端着盘子的人,我们都是服务者,不单为别人服务,也在为自己服务。” 徐教授以一张图打开了视野,引领台下务工者初探心理学的广袤世界,这样一种全新的以图对话、以图启示的形式博得了在场务工者们的好评。之后,徐教授以八条身心健康标准解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又澄清了不少常人心目中对于心理健康的误区和错误,告诉与会者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其实是动态的、可变化的;纪律、道德和心理健康并不是一回事;心理问题应早发现,早调适,以预防为主,越耽误问题越严重;真正的快乐和物质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性……等等,这让台下的务工者们恍然大悟。
 
【现场咨询,和问题面对面】
 
    来自浙江大学工会心理工作室的五位心理咨询师,在讲座后为外来务工者们提供了现场心理咨询服务。不少外来务工者向咨询师倾吐了自身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烦恼,子女、婚恋、职场压力等心理问题成了关注的焦点,咨询师们也一一耐心地作了反馈和回应。相信随着“新杭州人”群体的逐渐壮大,关于这个群体的心理话题将成为全社会一起来关心的热点。
 
                                         浙江大学工会心理工作室
                                             200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