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赴青川援建医护人员一周日记选登
7月21日 星期一 雨
雨水敲打着屋顶,敲打着地面,为大家奏了一整夜的“交响乐”,直到现在还没有停歇。板房边上尖角子河的河水,也由原来的清澈平静变得浑浊而喘急。
踩着泥泞顶着风雨来到医院,首先得到的是一个好消息:因触电昏迷的那位年轻战士在昨天傍晚时分已经苏醒过来,病情也逐渐稳定,并在昨天转往成都军区第四医院去继续治疗了。大伙的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笑容, 祝愿战士早日康复!
由于大雨,已经不能在原来的帐篷门诊部坐诊,但冒雨前来看病的灾民已在帐篷前排起了长队。怎么办?幸而在住院部门前的一块空地上有一间板房已经基本搭建完成,高峰主任和浙医一院外科的郭华医生亲自动手,冒雨将帐篷内的桌子、椅子和血压计等物品搬到板房内,建立起了临时门诊部,并立即投入到工作中。虽然下着大雨,但由于部队医院的撤离,门诊依然繁忙。
接近中饭时间,指挥部打来电话,说由于下雨,浙江的一位搭建板房的建筑工人不慎滑到,怀疑有血气胸,正在赶往医院的路上。浙医一院骨科的陈中主任也赶到了医院,病人12点多才送到。等高主任协助处理好病人,回到安置点吃上中饭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钟。
下午雨终于停了,天空显得特别高,特别蓝。晚饭后大家相约到尖角子河边散步,看到许多小孩都在河边垂钓。
7月22日 星期二 晴
每次大雨过后的晴天,总是会特别的炎热。今天就是那么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烈日烤着地面,知了和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吱吱”叫个不停。
昨天下午,经过我们浙江建筑工人的努力,医院门诊部的板房终于建成。今天,门诊部终于正式从简陋的帐篷搬到了板房内。我们再也不用在晴天蒸着“桑拿”,雨天撑着雨伞坐门诊了。
病房里,这两天儿科住院病人相对比较少,但是因脑血管意外住院的老年患者却很多。高主任每每都要被邀请参加诊治,在这里,他几乎成为了一名全科医生。由于县医院的医疗条件还是非常落后,很多临床诊断都 不是非常明确,许多病人只因为需要拍个X片或是做个CT而不得不转院治疗。
中午回到板房,大家还没来得及吃中饭,浙江省省委组织部姚副部长前来看望了我们。姚副部长认真询问了我们医疗队来到青川后的工作生活情况,对我们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表示肯定,并与我们大家一一亲切握手,嘱咐我们要注意安全,在努力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要保重身体。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不会辜负省委领导和所有浙江人民的厚望,保证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
7月23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杭州市级援建医疗队和宁波市援建医疗队互换援建单位的日子,我们要送走一批和我们相处了一个月的兄弟姐妹们,也将迎来一批新的伙伴。
一大早,我们的安置点就喧闹起来。杭州的兄弟们忙着整理行李,我们省级医疗队的全体队员也都早早起来,和他们作别。毕竟在一起相处了一个月,在这离别的时刻,大家都依依不舍。我们全体队员在杭州医疗队的队旗上签名,并留下了自己真心的祝福。男队员纷纷帮他们搬行李,大家看着他们的车队渐渐远去,不知不觉都红了眼眶。
由于青川县的医疗设施严重不足,许多医院根本无法开展手术,放射、病理、康复等工作由于没有场地和仪器也无法开展。十名杭州的相关人员今天就启程返回杭州了,在送他们上车时,大家是既羡慕又不舍。
宁波市医疗队的队员们到达,大家立即收拾起想家的心情,热情的迎接他们。帮他们搬行李,搭床铺,整理房间,介绍环境。安顿下来,他们和我们聊起他们在乡下的生活,他们的队员是怎么三次与毒蛇搏斗,雨天怎么清理帐篷内的积水,晴天怎么应付帐篷内50°c的高温……听了他们的讲述,相比之下,我们的条件要好了许多,不禁担心起乡下的杭州队员。
傍晚时分,县医院内科的马主任赶来安置点,说有一位服有机磷农药自杀而中毒的病人突然出现神智不清,抽搐等现象,需要我们医疗队的医生赶去会诊。高主任和浙医一院内科的王利宏主任顾不上吃晚饭立即前往。来到医院,了解到病人3天前服过有机磷,当时即在卫生院洗胃等治疗,一般情况已经好转,但傍晚突发“抽搐”,呼之不应,颈项强直,四肢肌张力高,并有小便失禁但无口周发绀,同时发现病人发作时形式多样、有些夸张。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及相关检查后,考虑病人不像有机磷农药中毒表现,而首先考虑癔症可能,给予暗示、对症处理,“抽搐”停止。等他们回到安置点,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
7月24日 星期四 晴
突然一阵巨响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紧接着感到床在“跳舞”,左右摇晃,上下颠簸,又好似向外倾斜,人就要从床上滚落下来。我赶紧用棉被把头捂住,双手紧紧抓住床板不敢出声。大家也都被惊醒了,此时听到了隔壁房间传来的惊叫声,甚至有人逃到了板房外面。轰隆声和摇晃持续了大约有二十秒才渐渐停了下来。我们在同寝室浙医一院麻醉科周主任的安慰下渐渐镇静下来,看了手表发现是凌晨1:30分。
刚刚再一次进入睡眠,可怕的轰隆声和剧烈的摇晃又再一次袭来,这次持续的时间相对短些,经过短暂的骚动后大家在男同胞的呼噜声中进入梦乡……
早上起来,发现大家似乎都顶着熊猫眼,还有些惊魂未定,纷纷聊起昨晚惊心动魄的余震。刚来青川的几个温州医学院的女学生一副就要哭的表情问:“这儿都是这么可怕的吗?”这时就有队员家属打来电话,从他那儿得知,昨晚的余震分别是5.9级和4.4级,其中4.4级余震的震中就在我们的安置点??青川县乔庄镇。
早饭后来到医院,县医院的同事关切地询问我们大家昨晚的情况,并安慰我们。经过八级特大地震的洗礼,面对昨晚的余震,他们已显得非常坦然,非常镇定。
似乎土地公公的怒气还没发完,下午三点多钟,又一次余震袭来,震感比起凌晨的还要强烈。也许是有了凌晨的经历,又或许是大家都在忙着工作,这次大家的表现镇定了许多。
傍晚,医院院长、书记、科主任、同事和家人等都纷纷打来电话询问我们三人的情况,并再三嘱咐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听到亲人的声音,我们三人都感到心中暖暖的……
7月25日 星期五 阵雨
昨晚大家都在等待余震中入睡,虽然没有等来余震,今天凌晨2:30大家却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原来是县医院来了一位6岁的小女孩,需要我们医医疗队的医生去会诊,高主任二话不说,马上起床和浙一医院的内科王主任打着手电筒摸黑赶往医院。
等到会诊好,处理好病人,回到板房已经是凌晨4点钟,但是早上,高主任依然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吃完早饭和大家一起按时徒步去医院上班。
来到医院,他立即去看那位小女孩,询问病情进展情况,高热有没退,晚上有无再次发生抽搐现象,跟家长解释病情,并作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指导医生开医嘱,向他们详细讲解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小女孩病情较昨晚有所好转,体温渐退,没有再次发生抽搐,家长连声感谢。我们向家长宣教高热和抽搐时的注意事项,安慰家长。
傍晚浙江省卫生厅杨厅长和青川县医疗援建工作组的新成员一行在徐伟伟处长的陪同下来看望我们,并一一和医疗队的队员合影留念。
7月26日 星期六 晴
来青川已一个月了,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一些更深的了解和感受: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医疗队伍:青川原有的医疗机构(在不足500米的街上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镇卫生院,这些单位在512大地震中人员伤亡很小)、军队医院(有沈阳军区、成都军区、第四军医大学等三家野战医院)、我们对口支援的浙江省医疗队。因此,如果按人口比例计算,这里的人均医务人员比例在全国肯定是最高的。但是,这里的医疗仪器设备却大地震中受到几乎是毁灭性的损害。至今,整个县还没有X光检查、没有彩超;不能做血气、心肌酶谱、淀粉酶等化验;没有任何有关病原学方面的检查;更谈不上脑电图、CT、MRI的检查。因此,虽然有大量的医疗人员,但是很多病人因为一个简单的检查(如胸片)、一个简单化验(如淀粉酶)而转院诊治。其次,这里的常年人口为25万,约一半人口在外打工,地震后,又有很多人外出投亲靠友,因此,这里总的病人数本身并不多,加上地震使人们收入减少、交通不便等,所以,在这里除我们县人民医院病人较多外,其他的医疗队因为病人少而常常有自己怀着满腔的工作热情,却无法施展、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生活上,也许是已经习惯了的关系,同时比我们刚来时也改善了很多,现在感觉并不很艰苦。一日二餐(中晚餐)雇了个当地人做,蔬菜较丰富,荤菜只有猪肉和鸡两种。虽然单调,但能吃饱。住宿为板房,4-5人1间,约20平方米。有公共厕所和浴室(冷水)。这里温差较大,早晚较凉,中午很热,室内温度可达40度,但在电扇下也能熬过去。购物方面:这里便民小店较多,一般吃的、用的都能买到,但大多没有牌子,有的甚至是三无产品,而且近几天已有超市开出,听说规模比较大(我们没有去过)。一般的水果也有,价格也不贵。生活环境方面,本来这里青山绿水,空气应该很好,但是,现在到处是建筑工地,晴天灰尘飞扬,雨天道路泥泞积水,而且这里很多人以烧废旧电线卖铜丝赚钱,所以空气污染较严重。
但是,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环境,这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就像今天省卫生厅杨厅长一行就在与当地有关部门商谈进一步援助计划,相信青川的明天会更美好!
7月27日 星期日 晴
今天对于25万青川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浙江省卫生厅捐赠的国内首个支援地震灾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将在青川县人民医院建成开通。此平台的建成使用,标志着青川县的25万百姓不用出城就能享受到浙江省专家名医最高水平的诊治。
上午8:30,浙江省卫生厅杨敬厅长和马伟杭副厅长等一行来到青川县人民医院,向在县人民医院参加医疗援建工作的省级医疗队队员亲切慰问,对大家舍弃家庭,在青川艰苦卓越的工作表示崇高敬意,并鼓励队员再接再厉,为青川的卫生重建工作贡献力量。
之后,杨厅长一行在浙江对口援建青川卫生工作指挥部徐伟伟处长及青川县人民医院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县人民医院,初步了解了县人民医院目前的医疗状况。
九时整,仪式在县人民医院帐篷内举行。杨厅长一行和青川县县委书记等出席了仪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青川县县委书记更是代表青川县25万人民向浙江省卫生厅及所有浙江人民对青川重建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的另一端设在浙医一院,浙江省陈副省长、省科协主席李兰娟院士、浙医一院院长郑树森院士等在浙医一院同时参加了此次开通仪式。陈副省长亲切致词后宣布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医疗卫生重建??国内首个支援地震灾区网络医疗服务开通。
仪式结束后,浙医一院郑院长等立即对青川县人民医院的四例疑难病例进行了网络会诊。
大灾无情,人间有爱!我们所有的浙江援建医疗队队员将不负众望,利用这一网络平台更好地服务青川人民!
儿童医院赴青川援建队员高峰、王秀玲、胡艳
2008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