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 情暖青川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6-19浏览次数:885

?记儿童医院共产党员、消化科副主任李中跃同志青川抗震救灾之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2008512日下午1428分。天,突降大难于巴蜀汶川 ,汶川大地震爆发!其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顷刻间,山崩地裂,公路阻断,桥梁坍塌,房屋倾颓,通讯中断,温馨的家园被夷为平地。当数以万计的生命失去了迂回与生还,也同时将我们所有人带向了悲伤与疼痛。

从地震的那一刻起,李中跃医生和全国人民一样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中来,捐款捐物,积极报名参加灾区的医疗救治工作。当接到省卫生厅赴四川抗震救灾的任务时,他毫不犹豫的接受了任务,只字不提家中癌症晚期的老父需要当医生儿子的照顾;妻子担任重点高中高三班班主任,时值高考前期,必需投入全部精力和时间在学校里;年幼的女儿极需父亲的庇护。当院领导从别的同志那里得知他的困难时,再次征询他的意见。他目光坚定地说:“和灾区人民比起来我这点困难算什么?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白衣战士,能够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是我的光荣!” 526日,医院工会,消化科以最快的速度为他提供了行装,特别是陈洁主任和孙晓英护士长临行前为李医生准备了冲锋衣、背囊、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大家像为出行的孩子一样准备着。527日,在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叮咛声中他随浙江省第11批医疗卫生救援队飞赴四川青川执行救灾医疗任务,成为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位赴四川省抗震救灾的医疗人员。

李中跃医生和另外一名内科医生被指派到青川县的青溪镇进行医疗救助。青川----原本秀美宁静的山区,在连日的高级别地震不断的抖动下,已面目全非。行进的公路已不能称之为路了,严重的山体滑坡,塌方随处可见。巨大的滚石及碎块横亘在路中央。汽车在滑坡体上平整出来的盘山小路上“百转千回”,车上人员恶心,眩晕随之而来,心情也随着车子的起伏而起伏。坐在窗边的同志总感觉半个屁股悬在半空中,车轮总是刚好碾过山路的外沿。车上每个人都戴着安全帽,提防随时会出现的塌方、余震等危险。车子所经之处满目疮痍,附近的村庄看不到一座完整的房子,几近废墟。大家心情凝重,在一片唏嘘声后是长长的寂静。

期间道路受阻,医疗队变成了“搬运队”,三人搬运两卡车的医疗物资以及日常物资,加上天气闷热,三位医生搬得晕头转向,几近虚脱。经过数次换车,2天后终于到达了青溪镇。青溪镇位于青川县的西南,在这次大地震中,受灾较为严重,尤其是红光乡,前进乡等地受灾惨重。医疗队的驻地就在青溪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由于地震教学楼已经变危房了随时有塌方的危险。卫生院原来的房屋基本不能用了,就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内,不大的帐篷被分成宿舍区和住院部两块地方,医疗地点就在帐篷内,设有一张简陋的桌子和椅子。当地卫生院的医疗状况是:1、没有专业的儿科医生;2、儿科病儿门诊〈10人次/天,医疗费用〉10元就算是昂贵了;3、诊疗水平有一定的差距;4、药物品种少、用药乱且剂量大;5、由于地震没有任何的辅助检查,没有门诊病历,诊疗环境非常恶劣。李医生的到来无疑是给儿科医疗水平低下的青溪增添了新的力量。在短短的12天中,李医生总共诊治了396例次病人(不包括咨询病人),约1/3的患儿患皮肤病,如:丘疹性寻麻疹?皮肤瘙痒?皮肤破溃?感染等比比皆是!其它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多见。由于药物的匮乏和技术力量的不足,甚至连金黄色葡萄球菌样皮肤烫伤样综合征的病人也只能是肌注头孢唑啉+口服强的松+赛庚定,重病人转运也非常困难!由于语言问题和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李中跃医生对每个病人都是千叮万嘱,确保药物剂量准确和及时复诊。由于没有病历,只能是详细地做好工作日志和重病人的用药记录。在医疗过程中李医生还发现了一例手足口病的患儿,而这竟然是当地第一次诊断。李医生赶紧给卫生院医生讲解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卫生消毒隔离措施。同时报卡,通知疾控组。有效地避免了手足口病的误诊和蔓延、传播。救助期间共诊治3例手足口病患儿。

青溪的物资匮乏,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相当大。进入重灾区的第一个晚上,山区寒气逼人,突如其来的大雨完全淋湿了垫在帐篷下的草垛,以至几个熟睡的同志醒来发现身边的潮湿一度以为精神紧张过度而尿床了。刚到青溪的两个晚上睡觉都没有被子,夜间帐篷难以抵挡逼人的寒气,因此李医生一行都是和衣而睡,科室临行前的冲锋衣此刻担当起御寒的重任,信息传回来科室同事都心疼不已,直悔当时再买个睡袋该多好。夜间蚊子肆虐,嗡嗡之声如影随行,更有甚者帐篷被狂风暴雨吹出20多米外,休息根本无法得到保证。当地每天能感受到的余震至少有3-5次之多,眼看房子摇得厉害,医疗队多次从帐篷中跑出来躲避余震。有一次,由于余震非常的强烈,李医生提着裤子从厕所里跑了出来。尤其是61日晚上由于雷雨加余震,因怕有更加强烈的地震医疗队队员全体集中在狭小的操场中,和着雨水、泥沙吃下了永生难忘的夹生饭(医疗队初次野外烧大锅饭不够专业)。

青川的艰苦是难以用笔端描述的,而老乡们由怀疑到信任的转变李医生疲惫的心灵带来丝丝安慰。看到患儿那光滑的肌肤不再受瘙痒之苦,健康地在李医生身边转来转去,或是路上以他们的方式亲切的和李医生打着招呼,心中的感受无法形容。医疗队同行说:“这些娃娃碰到你,真是他们的幸运!”是啊,献出爱心,也收获真情,还有同行的赞许。这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

时间过得很快,接到指挥部命令次日准备返乡了。那晚孩子们陪李医生到很晚很晚,他们围绕在李医生的周围问这个那个,珍惜和李医生在一起的每一分钟。当地老乡得知李中跃医生一行即将离开的消息,七家八户凑齐灾后仅余的本鸡蛋,煮了满满一盆送给李医生。老乡用浓重的口音对李医生说:“如果没有地震,我们可能20年也等不到你这样的医生,更不用说是儿科医生了。”李中跃医生端着一脸盆的本鸡蛋,哽咽了。在李医生心中,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本职工作而已,但是淳朴的老乡以他们特殊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情意。

车子缓缓离开,青溪镇的乡亲们送了一里又一里。“就当青川是你们第二个家吧,青溪永远欢迎你们”。医疗队成员热泪盈眶,奋力挥手告别。孩子门跟随车子奔跑很远很远,再也看不到车影直至留下飞起的尘土,渐散渐淡。

人回来了,心留在了青川,很长时候,车上都是静悄悄的。怕是谁一开口说话,泪水就会决堤而下。离开青川时,李中跃医生把能给的东西都给了青川的乡亲门。在青溪工作期间李中跃医生获悉当地有一名大学生因父亲患食道癌病故,家境贫困即将面临辍学。李中跃医生找到那位大学生鼓励他挑战命运,克服困难并资助他学费和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李中跃医生将爱心、党员的责任心都种植在了灾区人民的心中。

612日下午,李中跃在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后根据卫生厅前方指挥部统一安排,和救援队的其他40名队员搭乘3U8711航班顺利返回杭州。院领导杜立中副院长、工会祝国仓副主席、医务科陈飞波副科长、消化科主任陈洁、护士长孙晓英以及部分同事一同前往机场迎接。卫生厅叶真副厅长特地过来和李中跃医师握手叙话,他向杜院长盛赞李中跃在青川医疗救援的出色表现,称他工作积极,守时守纪律,业务好,感谢儿院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医生。

李中跃医生不畏艰险和困难,主动请缨到重灾区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在灾区任劳任怨,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努力工作,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对灾区儿童的关爱,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扬光大了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