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来了,灾难来了,一切都来得不期而遇。成千上万人再也仰望不到当晚的星空,再也看不到明日的太阳。在残酷的自然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风中摇摆的芦苇,是如此的脆弱。
但是,我们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团结、顽强、不畏苦难的民族,面对灾难,我们团结一心,全国人民在年过花甲的总理的带领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拧成一团,全力以赴,奔赴地震灾区!
我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很多医生护士都积极报名要奔赴灾区救治伤员,每个人都在第一时间为灾区人民捐钱捐物,表达自己的爱心。
医院领导在接到五月二十六日下午将有一批小伤员要从成都转运至我院接受救治时,立刻开会决定紧急开辟爱心病房,全力以赴救治灾区伤员。由于时间紧迫,加之我院一直住院床位比较紧张,要另外再开病房,难度较大。但是,医院领导克服了重重困难,决定将原本打算用来做名医馆的十九病房改成爱心病房,并且临时从外科病房及部分内科病房中抽调最好的医护人员组成爱心病房的医疗小组。在病人来的头几天里,医院很多领导都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特地赶来医院为灾区小伤员布置病房,为的就是希望能带给小伤员像家一样的感觉,用我们的爱来温暖他们那曾经收到过创伤的心!
我作为爱心病房的一名护理人员,有幸的参与了灾区伤员的救治。五月二十六日十九时三十分,由警车开道的第一辆救护车缓缓驶进医院大门,来自灾区的十名小伤员被先后安置在爱心病房。我们的医护人员热情的接待了他们,根据病情轻重给他们安排好了床位,第一时间给他们擦身更衣,送上精心准备的饭菜,让小伤员及他们的陪护人员先安顿下来。然后,医生对十名伤员的病情及在当地医院的治疗情况做了详细的询问,并对伤口需要更换敷料的伤员进行了处理。医生在基本了解病史之后随即就展开讨论,给出了治疗方案。我们的护理人员立即根据医嘱对伤员进行采血及静脉补液治疗。由于这些孩子都是来自灾区,都曾经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惊吓,因此绝大部分的小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陪护人员比较依赖,不愿和陌生人亲近。我们医院的心理医生就孩子们的情况一对一的展开了心理干预,希望在最短时间内缓解其恐惧心理,从地震的阴影之中走出来。
五月三十日傍晚,又有八名灾区小伤员被转运至我院接受救治,与第一批的伤员相比,第二批伤员的病情相对较轻。有了前面一次收治病人的经验,第二次大家配合的更为默契了,很快就将病人安置妥当。
到目前为止,我院爱心病房一共收治来自四川灾区伤员十八名,八女十男,年龄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才十三个月,基本上是一些骨折及皮肤损伤,还有部分颅脑外伤病人。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其他科室同事的大力帮助下,加上我们爱心病房的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现在所有小伤员病情及心理基本处于稳定,其中已有十二名伤员接受了手术治疗,部分伤员已能下床行走。
我,是爱心病房的一员,我见证了那些小伤员从不愿与陌生人讲话到能和我们侃侃而谈,从需要药物止痛到夜间可以自然安睡,从无力下床到可以自由行走,这些孩子们有太多太多的进步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述的。
在这些进步后面,渗透着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渗透着我们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渗透着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更渗透着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关注。相信,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灾区的孩子们必定会坚强地站起来,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儿院 吕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