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3时,庆祝浙江大学110周年华诞(集邮与浙江文化)首发式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邵科馆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首发式由浙大党委副书记王玉芝教授主持。出席《集邮与浙江文化》首发式有省市各有关部门的三十余名领导及省市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代表、省市邮政系统代表、省市集邮界代表、浙江大学参与论证、审稿、题词、法律咨询的学者专家、浙江大学各校区、各学院、各部处室、各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等150余人。
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张浚生主任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该书对集邮与浙江文化的研究非常有深度,是浙江文化的精华凝练。集邮是一种高尚的爱好。邮票“方寸小天地,知识大海样,”“方寸之间传承历史文明。”他说自己也曾经有过两次集邮的经历,一次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因为国民党军队的搜查;另一次是因为文革。两次都被迫中断了集邮。但是自己仍然热爱并支持集邮。
中国邮政集团浙江省邮政公司吴鼎钧总经理说,《集邮与浙江文化》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在方寸之间反映了浙江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方方面面,具有及深厚的内涵。它的出版发行是浙江文化文库的重要成果,为浙江大学110校庆献上了一份厚礼。它的面世,标志着浙江集邮文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是浙江集邮领域的一朵奇葩。
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陈永昊党组书记在发言中说,这本书是对建设浙江文化大省的重要贡献。《集邮与浙江文化》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将艺术研究和普及推广有机结合。它有观点、有材料。二是把复杂的问题讲的简单。深入浅出,充满智慧。
省教育厅鲍学军副厅长说,《集邮与浙江文化》一书是对源远流长的浙江历史文化的重新梳理和传承,打造了浙江文化的新的名片。随着网络电子邮件的兴起,写信贴邮票交流的越来越少,但是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对传承浙江历史文化意义重大,因为喜爱中国历史文化的人往往就是从喜爱一本书、一张邮票开始的。所以这本书是对青少年教育的一本好教材。
中华全国集邮协会林衡夫会士在发言中认为,《集邮与浙江文化》一书历时三年艰苦努力方得正果,可谓“天道酬勤”,它是全国集邮文化的奇葩。他认为,按照联合国集邮文献的标准,这本书在今年在陕西召开的全国集邮文化大会上,完全可以摘金。作为一个集邮50多年的集邮爱好者,面对此书不由对编辑者产生感激之情。
浙江大学胡建淼副校长说,集邮首先是一种文化。因为方寸之间传承历史文明。这种文化是艺术的反映。这种文化是大众文化,谁都看的懂。同时它又是精英文化,因为真正能读懂又是不容易的,要有深层次的认识。其次,集邮有是一种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没有对集邮的喜爱痴迷,邮票是集不起来的。
省钟声邮协副会长、浙江大学邮协蔡立三会长在讲话中全面讲述了《集邮与浙江文化》一书在主编郑造桓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及得到上级有关部门支持的编撰历程。他举例说,林衡夫会士主动拿出浙大西迁的邮票,充实该书的内容用邮品,反映了浙大走过百余年的光辉历程。
在首发式上发言的同志还对编撰此书的编委以及在本书出版发行中给予支持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发式上还举行了赠书仪式。徐世浙院士、省人大洪建新副秘书长、省教育工会秦素勤主席、省社联篮蔚青副主席、省社联曾骅秘书长向全国最早成立的西湖少年邮局第一任局长胡夏同学、浙大与武警部队共建部队的丁队长、浙江大学扶持武义县新宅镇挂职干部汪老师、浙江大学华家池子弟小学寿校长、浙江大学学生集邮社团代表赠书。
《集邮与浙江文化》一书,由浙江大学集邮协会和浙江省教育系统钟声邮协编撰,郑造桓为主编,经过三年努力,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选用了1000多枚邮品,分为十二章七十节,并有领导题词、作序,概述、导论、索引和附件等。该书第一次被列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项目,第一次被列为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集邮文化研究也第一次被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真诚地感受到文化大家庭中又增添了一位新的成员”。该书填补了我国集邮文化的空白,也填补了浙江历史文化在该领域的空白,适宜作为纪念性礼品赠送嘉宾和校友;作为选修课、讲座课教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开辟一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