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更加需要科技,需要实用型的科技,这句话是我走出校门,到乡村参加
实践后,才真正体会到的。”骆耀平对记者说。
骆耀平是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学系的副教授。
2003年4月,作为浙江省人民政府派往浙江省100个欠发达乡镇的100名“省科技特派员”
之一,他被分配到苍南县五凤乡。他的任务是“以知识扶贫”,扶贫期限为一年。但到今年,
已是三个年头了。
我们从好几个渠道了解到,骆特派员一到五凤乡,这位茶叶专家就为五凤乡种植了几十年
的茶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五凤香茗”。不仅如此,他还以他务实、有效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做大做强五凤乡的茶叶产业。
实践后,才真正体会到的。”骆耀平对记者说。
骆耀平是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学系的副教授。
2003年4月,作为浙江省人民政府派往浙江省100个欠发达乡镇的100名“省科技特派员”
之一,他被分配到苍南县五凤乡。他的任务是“以知识扶贫”,扶贫期限为一年。但到今年,
已是三个年头了。
我们从好几个渠道了解到,骆特派员一到五凤乡,这位茶叶专家就为五凤乡种植了几十年
的茶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五凤香茗”。不仅如此,他还以他务实、有效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做大做强五凤乡的茶叶产业。
五凤是中国“好茶的故乡”
在中国茶叶专家的记忆中,苍南县“桥墩”是一个有特殊贡献的地方。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国家大面积推广种植云南茶叶,结果“云南茶种”在全国各地先后“牺牲”,却唯独在“桥墩”活了下来。茶叶专家用福建大白茶和云南茶种杂交,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牌。至今在中国天南地北的茶园里,笑傲江湖的不少品种,其诞生地就在“桥墩”。而苍南的五凤乡与“桥墩”同在一个地理区域,同样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条件。几十年来,茶农种了又摘了不少茶叶,却不知道,五凤乡和“桥墩”一样是中国“好茶叶的故乡。”这个“故乡”就这样被埋没了几十年。
能够诞生“好茶叶”的五凤乡,几十年来,茶叶生产是怎样一种状况呢?
据介绍,前几年,农民种植茶叶,还仅仅是一项副业。一亩茶的收成,仅有几百元,多的也不过上千元。而我省绍兴、天台、新昌,这些种植茶叶的后起之秀,一亩茶叶产值高的达3000多元。五凤乡的茶叶深加工,几乎就是一片空白。看到泰顺等地的茶叶生产上去了,五凤乡的一些茶农只好去冒别人的牌子,卖自己的茶叶,多赚取一点钱。
而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粗放式种植”,茶叶品种退化很快,“名优茶”在五凤乡所占的比例,不到10%。因而茶叶经济效益很低。农民种茶无利可图,也就没有多少积极性把茶叶种好、管好,这一产业就这样几十年不温不火地传递下来。
“我们是抱着金饭碗,叫嚷着没有饭吃呢!”现任五凤乡党委书记俞俊平说。
俞俊平在五凤已经工作了17年。目睹五凤乡曾经采取种种“振兴茶叶”的措施,结果,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到后来,乡干部和农民的心都冷了”。俞俊平这样说。
没有想到,浙江大学的一个副教授、省科技特派员骆耀平到了五凤乡,五凤茶叶便打了一个翻身仗。世世代代和贫穷脱不了钩的五凤乡人,认识到了“五凤茶叶”的含金量,他们第一次细细地打量自己:原来五凤乡一带,是中国茶树良种的发源地!只要把茶树种好,加工好,市场打开了,明天的“五凤”,不就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金凤凰吗?
乡干部笑了。
种了一辈子茶叶的农民,也笑了。五凤乡茶叶有了自己的大名
能够诞生“好茶叶”的五凤乡,几十年来,茶叶生产是怎样一种状况呢?
据介绍,前几年,农民种植茶叶,还仅仅是一项副业。一亩茶的收成,仅有几百元,多的也不过上千元。而我省绍兴、天台、新昌,这些种植茶叶的后起之秀,一亩茶叶产值高的达3000多元。五凤乡的茶叶深加工,几乎就是一片空白。看到泰顺等地的茶叶生产上去了,五凤乡的一些茶农只好去冒别人的牌子,卖自己的茶叶,多赚取一点钱。
而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粗放式种植”,茶叶品种退化很快,“名优茶”在五凤乡所占的比例,不到10%。因而茶叶经济效益很低。农民种茶无利可图,也就没有多少积极性把茶叶种好、管好,这一产业就这样几十年不温不火地传递下来。
“我们是抱着金饭碗,叫嚷着没有饭吃呢!”现任五凤乡党委书记俞俊平说。
俞俊平在五凤已经工作了17年。目睹五凤乡曾经采取种种“振兴茶叶”的措施,结果,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到后来,乡干部和农民的心都冷了”。俞俊平这样说。
没有想到,浙江大学的一个副教授、省科技特派员骆耀平到了五凤乡,五凤茶叶便打了一个翻身仗。世世代代和贫穷脱不了钩的五凤乡人,认识到了“五凤茶叶”的含金量,他们第一次细细地打量自己:原来五凤乡一带,是中国茶树良种的发源地!只要把茶树种好,加工好,市场打开了,明天的“五凤”,不就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金凤凰吗?
乡干部笑了。
种了一辈子茶叶的农民,也笑了。五凤乡茶叶有了自己的大名
据扶贫办的有关人员介绍,“科技特派员”是现任省委书民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一大创造。习近平到浙江省工作后,也把这项行之有效的扶贫办法,带到了浙江。他就任浙江省委书记不久,就指示浙江省科技厅、省农办着手研究向浙江省欠发达乡镇,以省政府的名义,派遣“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和农业第一线,“开创浙江科技扶贫和知识扶贫的新局面”。
2003年,100名来自浙江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各类专家,启程离开了他们自己的工作岗位,奔赴浙江省最不发达的100个乡镇。他们个个身怀技艺,带着省政府下发的部分科研经费,本着“不但不给基层增加负担,日常开支回原单位报销;而且要在一年的服务期间,帮助乡镇落实一两个科研项目,产生一定的效益”的使命。就这样,骆耀平被派到苍南县五凤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运气很好,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农民作些有意义的事。”
4月8日到温州市科技局报到的骆特派员,当日即奔赴从没去过的苍南县。在此之前,47岁的骆耀平,仅几年前来过一次泰顺,住了两天。除此之外,他对温州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无偿贡献给苍南人的愿望和热情。他开始了马不停蹄的为五凤茶叶“翻身闹革命”而奔波。
到了五凤乡,骆特派员立刻上山,摘来一些茶叶,炒制后,用烧开的山水,泡了一杯茶,慢慢地品尝。事后他告诉我们,他体味到了一股浓郁的香气。作为二十多年和茶叶打交道的“职业茶人”,骆特派员相信自己的感觉没有错:五凤乡的应该是浙江省最优秀的茶叶产地之一,“就像是一个等待梳妆打扮的大姑娘,一旦精心地梳理一番,她就会与众不同”。骆特派员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开心。
回到宿舍后的骆特派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么好的茶叶,连大名都没有,实在遗憾!他想了10多个名字最后觉得取名“五凤香茗”最合适。他连夜为“五凤香茗”写了一份简介,于是漫山遍野的五凤乡山坡上的茶叶,第一次有了自己“响亮的大名”,有了自己的“生平事迹”,它等待着走出“深闺”的那一天。
2003年,100名来自浙江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各类专家,启程离开了他们自己的工作岗位,奔赴浙江省最不发达的100个乡镇。他们个个身怀技艺,带着省政府下发的部分科研经费,本着“不但不给基层增加负担,日常开支回原单位报销;而且要在一年的服务期间,帮助乡镇落实一两个科研项目,产生一定的效益”的使命。就这样,骆耀平被派到苍南县五凤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运气很好,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农民作些有意义的事。”
4月8日到温州市科技局报到的骆特派员,当日即奔赴从没去过的苍南县。在此之前,47岁的骆耀平,仅几年前来过一次泰顺,住了两天。除此之外,他对温州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无偿贡献给苍南人的愿望和热情。他开始了马不停蹄的为五凤茶叶“翻身闹革命”而奔波。
到了五凤乡,骆特派员立刻上山,摘来一些茶叶,炒制后,用烧开的山水,泡了一杯茶,慢慢地品尝。事后他告诉我们,他体味到了一股浓郁的香气。作为二十多年和茶叶打交道的“职业茶人”,骆特派员相信自己的感觉没有错:五凤乡的应该是浙江省最优秀的茶叶产地之一,“就像是一个等待梳妆打扮的大姑娘,一旦精心地梳理一番,她就会与众不同”。骆特派员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开心。
回到宿舍后的骆特派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么好的茶叶,连大名都没有,实在遗憾!他想了10多个名字最后觉得取名“五凤香茗”最合适。他连夜为“五凤香茗”写了一份简介,于是漫山遍野的五凤乡山坡上的茶叶,第一次有了自己“响亮的大名”,有了自己的“生平事迹”,它等待着走出“深闺”的那一天。
“五凤香茗”名气大增
五凤乡茶叶有了自己的名字后,大家士气高昂。几天之后,骆特派员在五凤乡的清新空气中,写完了一篇介绍“五凤香茗”的文章,在浙江《茶叶信息》上发表了。一年一度的全省茶叶评比就要开始了,骆特派员带着茶叶,动身回到了杭州。
他先来到浙江省农业厅,请茶叶干部品尝“五凤香茗”。茶叶干部问:这种茶卖价多少?当他们得知一公斤仅几十元时,怎么也不相信。省农业厅干部的结论是:“这种茶叶香气好,不比卖价几百元的茶叶逊色”。
有了农业厅干部的赞美,骆耀平的底气更足了。浙江省第15届名茶评比开始了。“五凤香茗”和几十个品种摆在一起,接受专家的评判。结果,它的外形得分不高,而香气、汤色、滋味都在90分以上,得了一个“二类名茶”。五凤乡茶农们欢欣鼓舞:这是五凤乡茶叶第一次正式走出乡野,走进厅堂,它将显露出大家闺秀的姿色。
浙江省是中国名茶最多的省份。浙江省还有全国最知名的茶叶科研院所和茶叶专家。记者问:一个茶叶大省和强省,再诞生一两个国内叫得响的品牌,是否有可能?骆特派员说:这完全有可能,苍南的气温比杭州高,新茶要早一个月上市,苍南有种好茶叶的自然条件,在浙江省是最优越的。
回杭州期间,骆特派员又去拜访了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内知名的茶叶育种专家刘祖生教授夫妇。刘教授培育的3个在国内推广面积较大的茶树品种,都与“苍南桥墩”有关。刘教授夫妇在品尝了“五凤香茗”茶水后说“这个茶,香气好。”他欣然命笔题写了“五凤香茗”4个字,并署上自己的名字。之后,刘教授又专程来到五凤乡考察,看到这里的美景,提笔写下“五凤生态美,香茗品质高”的赞语。
在骆特派员的运作下,走出深山乡野的“五凤香茗”,小有名气了。浙江省茶叶博物馆收藏了“五凤香茗”,并向“五凤香茗”颁发了“优质茶收藏证书”。至此,“五凤香茗”有资格和浙江的名茶:新昌的“大佛龙井”、开化的“开化龙顶”、建德的“千岛银针”等摆在了一起。
他先来到浙江省农业厅,请茶叶干部品尝“五凤香茗”。茶叶干部问:这种茶卖价多少?当他们得知一公斤仅几十元时,怎么也不相信。省农业厅干部的结论是:“这种茶叶香气好,不比卖价几百元的茶叶逊色”。
有了农业厅干部的赞美,骆耀平的底气更足了。浙江省第15届名茶评比开始了。“五凤香茗”和几十个品种摆在一起,接受专家的评判。结果,它的外形得分不高,而香气、汤色、滋味都在90分以上,得了一个“二类名茶”。五凤乡茶农们欢欣鼓舞:这是五凤乡茶叶第一次正式走出乡野,走进厅堂,它将显露出大家闺秀的姿色。
浙江省是中国名茶最多的省份。浙江省还有全国最知名的茶叶科研院所和茶叶专家。记者问:一个茶叶大省和强省,再诞生一两个国内叫得响的品牌,是否有可能?骆特派员说:这完全有可能,苍南的气温比杭州高,新茶要早一个月上市,苍南有种好茶叶的自然条件,在浙江省是最优越的。
回杭州期间,骆特派员又去拜访了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内知名的茶叶育种专家刘祖生教授夫妇。刘教授培育的3个在国内推广面积较大的茶树品种,都与“苍南桥墩”有关。刘教授夫妇在品尝了“五凤香茗”茶水后说“这个茶,香气好。”他欣然命笔题写了“五凤香茗”4个字,并署上自己的名字。之后,刘教授又专程来到五凤乡考察,看到这里的美景,提笔写下“五凤生态美,香茗品质高”的赞语。
在骆特派员的运作下,走出深山乡野的“五凤香茗”,小有名气了。浙江省茶叶博物馆收藏了“五凤香茗”,并向“五凤香茗”颁发了“优质茶收藏证书”。至此,“五凤香茗”有资格和浙江的名茶:新昌的“大佛龙井”、开化的“开化龙顶”、建德的“千岛银针”等摆在了一起。
“五凤香茗”准备走出国门
五凤乡是苍南县有名的老区和欠发达乡。
据介绍,茶叶、蘑菇、中药材、席草、家鸡这五件“法宝”是五凤乡重点培育的五大农业项目。茶叶被摆在首位。可见它在五凤乡这片土地上份量很重。
“五凤乡要脱贫,不能走工业化的道路,实际上,也无法走工业化的道路。村庄分散、交通等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地理位置又十分偏僻,有谁愿意来此办企业?”五凤乡的干部都这样说。
“把茶叶作为振兴五凤乡经济的突破口,是乡党委政府2003年敲定下来的发展方向,这当然要感谢骆特派员,是他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俞俊平毫不掩饰他对骆科技特派员这种扶贫方式的赞同,他说:“五凤乡要脱贫致富,茶叶是关键”。
看到五凤乡茶叶光芒四射的前景之后,五凤乡干部群众士气大振。乡政府的全面振兴茶叶的规划,也在逐步完善中。
不久前,在骆特派员的联系下,乡政府组织种植大户和茶叶加工企业赴新昌、开化、建德等县市参观学习。茶农们看到了先进地区在茶叶生产、加工、管理中的许多经验,就反问自己,“为什么人家出产的茶叶,一公斤可以卖出1000元,而品质不错的五凤茶只有几十元?”茶农受到了震撼。
走出去,比一比,看一看,开阔了眼界的乡干部,更加坚定了“振兴茶叶”的信心。
随后,乡政府邀请了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的高级技师和建德茶农协会的制茶高手,为五凤乡茶农现场培训和传授炒制名茶的技艺。乡里只通知30人参加,结果来了50多人。不巧,培训第一天正好是台风期,台风刮得很厉害,可是来的人,还是风雨无阻。骆耀平回忆起第一次在乡里举办高规格的技术培训班,乡亲们的积极性如此之高,深受感动。
五凤乡把稳定和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高亩产效益,作为与打品牌相辅相成的手段,而倍加重视。他们在骆特派员的指导下,通过推广“有机茶的种植”,来提高名优茶所占的比重。现在,五凤乡近万亩茶园经过地质矿产部和农业部派员取样检测后,结果是:水质、土壤、大气和产品质量的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是“理想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其中200亩有机茶园也在最近通过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中心的第二次认证。
“过去,我们努力了好几次,都找不到销售茶叶的门路。骆特派员以科学的手段,在生产、加工、销售、包装等等方面,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这样的科技特派员,我们喜欢!”乡长董宏库这样说。我国的名优茶主要是内销,因而包装袋上很少有外文说明。骆特派员在创制“五凤香茗”时,在“五凤香茗”包装袋上,特意设计了中英文对照的产品介绍,希望该好茶能走出国门,销往世界各地。(农学院)
据介绍,茶叶、蘑菇、中药材、席草、家鸡这五件“法宝”是五凤乡重点培育的五大农业项目。茶叶被摆在首位。可见它在五凤乡这片土地上份量很重。
“五凤乡要脱贫,不能走工业化的道路,实际上,也无法走工业化的道路。村庄分散、交通等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地理位置又十分偏僻,有谁愿意来此办企业?”五凤乡的干部都这样说。
“把茶叶作为振兴五凤乡经济的突破口,是乡党委政府2003年敲定下来的发展方向,这当然要感谢骆特派员,是他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俞俊平毫不掩饰他对骆科技特派员这种扶贫方式的赞同,他说:“五凤乡要脱贫致富,茶叶是关键”。
看到五凤乡茶叶光芒四射的前景之后,五凤乡干部群众士气大振。乡政府的全面振兴茶叶的规划,也在逐步完善中。
不久前,在骆特派员的联系下,乡政府组织种植大户和茶叶加工企业赴新昌、开化、建德等县市参观学习。茶农们看到了先进地区在茶叶生产、加工、管理中的许多经验,就反问自己,“为什么人家出产的茶叶,一公斤可以卖出1000元,而品质不错的五凤茶只有几十元?”茶农受到了震撼。
走出去,比一比,看一看,开阔了眼界的乡干部,更加坚定了“振兴茶叶”的信心。
随后,乡政府邀请了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的高级技师和建德茶农协会的制茶高手,为五凤乡茶农现场培训和传授炒制名茶的技艺。乡里只通知30人参加,结果来了50多人。不巧,培训第一天正好是台风期,台风刮得很厉害,可是来的人,还是风雨无阻。骆耀平回忆起第一次在乡里举办高规格的技术培训班,乡亲们的积极性如此之高,深受感动。
五凤乡把稳定和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高亩产效益,作为与打品牌相辅相成的手段,而倍加重视。他们在骆特派员的指导下,通过推广“有机茶的种植”,来提高名优茶所占的比重。现在,五凤乡近万亩茶园经过地质矿产部和农业部派员取样检测后,结果是:水质、土壤、大气和产品质量的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是“理想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其中200亩有机茶园也在最近通过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中心的第二次认证。
“过去,我们努力了好几次,都找不到销售茶叶的门路。骆特派员以科学的手段,在生产、加工、销售、包装等等方面,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这样的科技特派员,我们喜欢!”乡长董宏库这样说。我国的名优茶主要是内销,因而包装袋上很少有外文说明。骆特派员在创制“五凤香茗”时,在“五凤香茗”包装袋上,特意设计了中英文对照的产品介绍,希望该好茶能走出国门,销往世界各地。(农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