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振兴中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记农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南京行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正确表达爱国情感,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农学院本科生党总支于2005年5月28日至29日组织全体本科生党员前往古都南京,进行了一次以“中山陵??雨花台??总统府??大屠杀纪念馆”为主线的“红色之旅”,在南京这座充满了血泪历史的城市里,让全体学生党员都切身接受了一次真正的爱国主义洗礼,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特殊的记忆。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红色之旅首站----中山陵,全体党员怀着对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中山陵。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世长辞,国民政府旋即成立了葬事筹备委员会,负责先生的葬事工作,并选墓址于紫金山,1929年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将中山先生的遗体由北京迁葬于南京中山陵。中山陵前高高耸立的是“博爱“坊,”是先生伟大思想的体现;三百九十二个台阶,代表了当时3亿9千2百万人民对先生的无限尊敬;灵堂前“民生、民权、民族”是先生毕生奋斗的目标,在这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先生的遗体,同时还留下他在世时振兴中华,拯救人民的远大抱负,留下了让后人足以赞叹和学习的爱国激情!
走出中山陵,大家来到了纪念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的地方��雨花台。雨花台记载着1927年至1949年牺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区革命烈士英雄事迹,在这里大家看到党的无数的有名无名的战士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虽然这对于党的烈士们而言只是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但那些真实的照片,无声的历史给大家上了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一课,什么是榜样?党员需要什么样的精神?他们已经说明了一切!
来到总统府,参观了中华民国时期的政府办公地和临时大总统办公室,进一步学习了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同时也重温了中国革命史,革命先烈为新中国成立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使大家更深深体会到和平的弥足珍贵。紧接着便去了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是沉痛的一站,也是爱国主义之行达到高潮的一站,我们当时踩的每一寸土地之下就埋着被无辜屠杀的同胞。1937.12.13-1938.1 短短六个星期,三十多万的中国人民在这个城市遭到血腥杀戮。弯弯曲曲的陈列馆犹如一条弯弯曲曲的历史走廊,清清楚楚记下日本军国主义那时在南京犯下的滔天大罪。玻璃围成的遗骸陈列馆里,一具具残缺不全的骸骨,让人的情绪激动,很多骸骨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子弹孔,还有一个又一个的铁钉孔……
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但这是一段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这些骸骨这些照片在不停地警示我们要避免悲剧,避免挨打就必须强大。现在战争的年代已经过去,但国际形势仍不容乐观,中日关系最近因为种种事件一度跌入低谷,国内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日浪潮,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要强大不能光靠游行,不能光靠破坏,战争的年代已经过去,国家的强大需要发展��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发展,我们需要表达我们的抗议,表达我们的不满,表达我们的爱国热情,但我们更应该把我们的爱国热情用在祖国的建设上,维持国家的稳定,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强大我们的国家,只有国家强大了,国际地位上升了,我们这一仗就打赢了!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大家都深深体会到:做为党员,更应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珍惜和平,振兴祖国。
让大家携手努力,发扬党员的先进性,正确表达爱国情感,勤奋学习,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奉献给祖国,把祖国的建设搞上去,让祖国更加强大!(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