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一轮团队聘岗,极大地调动了学院全体教职工学科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奋力拼搏,2004年药学院学科建设再创佳绩。
1.学科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4年是学科引进人才投入最大、引进人数最多、效果最好的一年。聘请了李连达院士担任药学院院长、林国强、王永焱、肖培根、刘昌孝等4位院士担任兼职教授或博士生导师;获批3名光彪教授,取得了智力引进的重大进展,实践证明这步棋走的很对,光彪教授已经开始与我院有关学科和教授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和联合申请课题等合作;从国内外引进了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5人。他们的加盟,有力地充实了我院的教师队伍,带来了新的旺盛活力。他们当中有的老师已经迅速打开局面,取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立项和重大横向项目签约的良好开端。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已达66.7%。
2.一级学科评估名列全国前茅 经过教育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评估,药学、中药学双双名列全国整体水平排名第五,其中科学研究排名药学第四、中药学第一;学术队伍排名药学第四、中药学第三;学术声誉排名药学第六、中药学第八,充分展现了学科的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
中药分析学获批为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12月初已顺利通过终期验收评估,将择日挂牌。
3.科学研究获得新的突破 全年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创历史之最;100万以上横向课题6项,其中300万以上2项、国际合作1项。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达到38.4万元;每2.6个教师就有1项在研A类科研项目。程翼宇教授负责的“973”项目的研究成果《计算机辅助中药有效组分配伍优化设计方法》等3个科研成果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国家级科技成果奖获得零的突破,程翼宇教授等的《中药质量计算分析技术及其在参麦注射液工业生产中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有3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二和三等奖。出版著作2部、获得SFDA新药证书1项和发明专利3项。SCI/EI收录的论文从98年的0篇,到2004年57篇,教师人均拥有SCI/EI收录论文1.5篇。
4.研究生科研成果斐然 陈闽军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学校优秀博士论文,并作为浙江省选送的17篇优秀论文之一,参加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这标志着我院研究生培养水平跃上了新台阶;在读全日制研究生发表论文81篇,其中SCI/EI 49篇,2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分列7/10,9/10)和发明专利1项、参编著作1部;研究生科研成果获2004年度学校第十二届DMB(登攀)节“学院学术人均积分排行榜”第2名。2004年我院在读博士生已达74人(其中博士留学生1人),硕士生132人,共206人;药学学科有5人被授予博士学位、36人被授予硕士学位。
5.对外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张勇民兼职教授和药物化学学科教授的积极参与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9月份申请成立了“浙江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药物化学联合实验室”,9月11日,药学院主办了有潘云鹤校长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Gabriel RUGET校长参加的浙江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药物化学联合实验室成立揭牌仪式,这标志着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就;学院还与日本静冈县立大学签署了《浙江大学药学院-静冈县立大学药学部学术交流协议》。学院承办了《第七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技成果交流会》,并在会上取得了一等奖1名和三等奖1名的优异成绩,有效地扩大了我院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得到了包括张礼和院士在内的多位学术专家的称赞。另外还参与承办了《中欧药学生物技术研讨会》和《第三届全国制药工程科技与教育研讨会》。(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