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迎来秋意,更带来收获与希望。9月8日下午,浙江大学庆祝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暨先进表彰会在求是大讲堂召开,会上,学校对竺可桢奖获得者、省部级以上荣誉获得者代表和先进集体代表进行了表彰,校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发纪念牌和证书。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长吴朝晖出席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宏建主持,党委副书记傅强宣读表彰名单。校领导严建华、邬小撑、周天华出席。任少波书记向全校广大教职工和离退休老教师、老同志表示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荣获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他指出,近年来,我校广大教职工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知识技能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出了重要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浙大教职工的教育情怀、责任担当和神圣使命。
浙大妇院生殖内分泌科荣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朱依敏主任代表团队上台领取纪念奖牌。生殖内分泌科共有职工135名,其中女性112名,该团队是一支以女性为主体(83%)的医疗、科研、教学队伍,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朱依敏教授的带领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类生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生得出、生得好”为工作重点,为推进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殖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们立足学科,攻坚克难,在攀登医学科学高峰中建功立业。团队为卫生部国家首批可开展全部辅助生殖技术(ART)项目的医疗机构及首批通过卫生部批准的ART培训基地,具有国内技术最先进、最齐全的胚胎植入前诊断临床应用平台。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生殖障碍性疾病和安全性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建立了国内首个ART子代随访平台,历时12年建立了6000余名ART出生子代随访队列。近5年主持或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2018年获得“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的2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研究经费达3652万);主编或者参编临床指南10余项;发表相关论文100多篇;主编或编著生殖医学相关书籍20余部;人才培养和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多人获得省和学校创新和优秀人才称号,并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使学科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她们立足专业,奋战第一线,在提供医疗品质服务中建功立业。年生殖科门诊量26万余人次,住院1.8万人次,生殖治疗1.3万余周期。这些数据凝聚了团队成员的辛勤和汗水,为提高国民生育力、更好地面对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做出最大努力,为千万不孕家庭带去了生育希望和家庭幸福。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大数据的发展以及二代测序等遗传学方法的技术突破,胚胎着床前、产前的遗传学精准诊断发展迅速,团队在控制出生缺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作出的贡献,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做出了精勤不倦的努力。
她们立足浙江,引领行业,在臻善辅助生殖质量控制中建功立业。作为浙江省辅助生殖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建立全省辅助生殖中心质控检测网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要求,建立医联体和互联网诊疗云平台,建立浙江省生殖障碍疾病分级诊疗体系,规范各级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和技术,带领省内同行连续5年进行全省ART质量控制检查,所在科室获得2020年浙江省品管大赛综合组金奖。连续成功主办了五届全国性的生殖安全和质量控制研讨会和培训班,为全国各省市辅助生殖技术质控中心的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初心隽永,芳华逐梦。多年来,她们用炽热之心服务每一位患者,用专业而严谨的职业规范致力学科发展,立足自身岗位展示巾帼风采和力量。获得表彰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妇院生殖人更会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科主任朱依敏教授的带领下,携手共进,砥砺前行,为生殖医学事业的发展、继续开拓奋进、勇攀高峰,为学校和医院“双一流”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