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第十届摄影比赛以“峥嵘岁月,摄享未来”为主题,希望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通过摄影的艺术手段,从多角度展现浙江大学“双一流”及“清廉医院”建设中取得的新进展新面貌,真切表达医学院及各大附属医院广大教职工的爱国情、医者心。
从仲夏到深秋,经医学院工会及各附属医院工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宣传,本届摄影比赛共收81位摄影爱好者的321幅投稿作品(含组图)。
所有投稿作品经浙大二院工会办收集汇编后,均隐去作者信息并用软件随机编号。由浙大二院摄影协会会员组成的评委团采用“盲评”方式进行评选。经历初选与最终的投票表决,从“医学类”和“非医学类”两大类中各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10名,总计32名。
医学类
医学类一等奖《内外夹弓大立腕》
作者:陈当凌
点评:作者通过精心的前期准备,结合仰拍这一特殊的拍摄角度,工整构图,画面清晰,使得医务工作者的七步洗手法流程得到完整的体现,给人全然一新的感觉。
医学类二等奖《流光》
作者:朱俊俊
点评:超广角的视觉冲击力,非常震撼,慢门拍摄描绘出车水马龙的流光溢彩,与在天桥的框式结构下更显高耸的医院建筑,形成鲜明的动静对比,辅助后期的色彩调整,让整个画面更加具有质感。
医学类二等奖《初来乍到》
作者:金南星
点评:忙碌的产科手术室,新生儿即将被医师带到世间的激动瞬间。在无影灯的强顶光映衬下,左边医师头顶着光芒,右边医师侧面部还带着自然反射光,新生儿受光柔和的双脚,三者构成一个倒三角构图。对焦点准确的放在新生儿即将出世的左脚上,细节清晰震撼。
医学类三等奖《无声的守护者》
作者:陈啸
点评:在高环境标准的药物配置中心中,身着严密防护操作的医务人员正在认真地进行药物配置工作。组图1中利用长焦拍摄药瓶小景,重点突出。近处的操作台和远处的手部虚化明显。组图2中对焦于医务人员的眼部,利用工作环境的镜面效果形成对称构图,展示配置人员的日常工作场景。
医学类三等奖《小小牙医体验》
作者:程俊杰
点评:戴着红领巾、身着白大褂的小小牙医们认真听讲,在牙医老师的指导下亲手体验牙科检查。主题突出,故事性强。构图采用九宫格倒三角结构。在牙科无影灯的顶光照耀下,将小小牙医们视线自然吸引延伸到正在接受牙科检查的志愿者处。
医学类三等奖《给你点赞》
作者:尤启汉
点评:简单的一个手势充分说明了患者对医护人员专业水平的肯定,表达出和谐的医患关系。虚实结合,突出主题。
医学类优秀奖《陪伴就是希望》
点评:通过色彩对比烘托了整体气氛,构图简洁,切合主题。主体的黑白影调和窗外翠绿的叶片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两人拥抱的真情流露和希望的永存。
医学类优秀奖《低头的温柔》
作者:张蓉
点评: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照片富有感染力,主题鲜明,医者仁心在这低头的温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
医学类优秀奖《渴望》
作者:王洁
点评:用视线引导观者聚焦于医生,刻画了医患沟通的场景。通过患者或家属渴望知情的眼神和表情的抓拍,形象地突出了他们希望得到医生讲解病情的每一信息的焦虑心情,并利用黑白加强了主题的表达,同时渲染了照片焦虑紧张的气氛。
医学类优秀奖《达芬奇密码》
作者:毛朝阳
点评:达芬奇密码不仅是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精湛技术,更是医者救死扶伤,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大爱之心。该作品巧用双关语,构图稳妥,对焦清晰,充分展示了医生全神贯注破解“达芬奇密码”的形象。
医学类优秀奖《白衣天使》
作者:陈当凌
点评:正在进行针筒排气医疗操作的白衣天使。长焦大光圈虚化明显,长焦拍摄也更好的体现白衣天使的真实、严谨的护理状态。
医学类优秀奖《灵动之舞》
作者:杨海萍
点评:牙贴面摄影。在纯黑色背景下,利用玻璃镜面效果展示摆放各异的乳白色牙贴面。画面干净,对比明显。
医学类优秀奖《初入骨心》
作者:席月
点评:骨组织病理特染。从病理学专业角度展示人体组织结构之美。
医学类优秀奖《透过“显像”看本质》
作者:沈东祥
点评:通过视线引导在胶片上,记录下了医生为病人义诊的场景,切合主题。
医学类优秀奖《感动眼科》
作者:尹金福
点评:此幅照片展示的是眼科Time out――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共同使用《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手术患者在麻醉前、划皮前、离室前进行三次患者安全核查。照片中医务人员的呈三角构图,主体分明,为守住手术安全的防线,对各项信息多次核对。
医学类优秀奖《黄金一小时》
作者:冯诗晨
点评:此幅照片展示的医生与死神赛跑的黄金一小时纪实场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内,作者抓住了病人从直升机上被运送到急诊的转运的一瞬间。如果能赶在病发一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将大大提升病人的抢救率。
非医学类
非医学类一等奖《丰收的喜悦》
作者:董月芳
点评:日照大地,作者通过拍摄勤劳的人民,载着丰收的喜悦行走在金光满天的道路上,与摄影比赛的主题遥想呼应,建国70周年,通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非医学类二等奖《莲》
作者:赵亮
点评:整个画面干净整洁,青绿的叶,游动的锦鲤,画面动静结合,构图严谨,构思巧妙。寓意作者对清澈高远世界的向往。
非医学类二等奖《人体草原》
作者:励夏炜
点评:山峦高低起伏,逶迤连绵;山顶浑然一体,向南倾斜,犹如一座座悬空的草场。芳草萋萋,恰似一幅美妙的地毯,一直铺到远方冰雪皑皑的高山脚下,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光影在起伏的草原勾勒出明暗线条好似唯美的人体艺术,给人一种美的遐想。
非医学类三等奖《吃水不忘挖井人》
作者:李宛莺
点评:此幅照片,远看仅仅是一副风景照,细看才能发现里面的“玄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海面上飘扬的党旗,切合本次摄影大赛的主题,山水旗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非医学类三等奖《泸沽湖》
作者:曹晓露
点评:此幅照片展现的是云南泸沽湖,身临湖畔,一排木船在晨曦中荡漾于碧波之上,水雾缭绕,如梦似幻,远处一艘小船恰巧闯入镜头,作者用1/500秒的快门,记录下这唯美的一瞬。
非医学类三等奖《集贤霞光》
作者:俞惠民
点评:作者以集贤亭为中心,低机位对称构图,将地砖上的精美花纹作前景,创意独特。夕阳西下,云彩层次丰富,曝光准确,精确表达了晚霞的光影,体现出西湖精逸之美。
非医学类优秀奖《作坊韵律》
作者:董月芳
点评:通过延伸的角度吸引观赏者的眼球,表现出手工匠人细心且辛勤的劳作。
非医学类优秀奖《玉宇琼楼》
作者:张操
点评:广角视野造成视觉冲击,合理利用护栏前景和远山后景进行包围构图,突出楼宇主体,明暗对比,拍出雪后亭台楼阁别样风韵。
非医学类优秀奖《古月今舟》
作者:于河泽
点评:作者善用长焦慢门双重曝光手法表现了中秋佳节同舟赏月的瞬间。夜色中游船色彩艳丽,主体突出,与明月动静相间,富有现代感。当时明月今犹在,只是古时彩云般的倩影换成了夜风中摇曳的游船,丰富的画面呈现了一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团圆夜。
非医学类优秀奖《风云际会》
作者:周钰珊
点评:摄影付出的毅力和耐性会增强照片的感染力,天有异象的时刻更是难得的拍摄瞬间。摄影师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时刻,主体突出,主题明确,阴晴不明的光线表现了天有不测风云的来势汹汹。天空好像被砸破的大缸,倾盆大雨倒向山顶,压顶的黑云覆盖大地,这样的天象配上戈壁荒漠,江湖风云不再暗涌,腥风血雨即刻到来。
非医学类优秀奖《童话西湖》
作者:潘锵荣
点评:这是一副用格林童话的色调展现雪西湖美的作品。树木的绿叶尚未落下就被白雪覆盖,可见这是一个初雪来的有点早的冬天。淡黄的残荷突出了雪湖相映的纯粹,朦胧的倒影像对整个画面的渲染,也能看出雪后空气的通透,天空的留白也是恰到好处。我们常见的西湖是烟雨江南下的氤氲呢喃,是诗情画意中的碧波荡漾,而童话王国一般的雪西湖,只有摄影师在一夜大雪后清晨的寒风中才能等来。雪落无声,别样的西湖最美,而下一个雪西湖要等来年了。
非医学类优秀奖《霞浦烟雨》
作者:潘锵荣
点评:画面简洁干净,线条流畅而有韵律感,构图合理,主体鲜明突出的高调作品,行驶的小船使照片的兴趣中心点给人以最大程度的视觉吸引力,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整幅作品就是一卷素雅淡墨的中国画。
非医学类优秀奖《光与影》
作者:潘锵荣
点评:作品大气磅礴,光影美轮美奂,曝光准确,细节清楚,层次分明,充分利用风云突变,雷阵雨来临前的自然奇观来表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非医学类优秀奖《看日出的女孩》
作者:潘锵荣
点评:三维空间布局合理,画面表现层次感强且均衡,冷暖色对比强烈,给人以美的感受,作为主体的日出金山无论在画面中的位置,还是色彩和亮度都得到了突出,女孩作为陪体位置安排得当,作者通过“女孩看日出”的事件描述既突出了画面主题,又增加了照片的故事性。
非医学类优秀奖《未来之城》
作者:方学贤
点评:用横线构图与黄金分割构图,以钱江新城市民中心及周边建筑的绚丽内透灯光,构筑出一副璀璨的星河画卷,充分展示了钱江新城勇立杭州发展潮头的未来之城形象。
非医学类优秀奖《They call it Africa we call it home》
作者:冯诗晨
点评:动物是一种迷人的拍摄对象,你能捕捉到很本质而耐人寻味的一面,但是动物和孩子也是极不容易拍摄的主体。凌乱的象群中,摄影师抓住了野象一家三口这个主体的温情时刻,即使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象群也努力在自幼生长的家园里栖息繁衍。这张照片构图完整,主题突出,诠释了非洲大陆古老土地上的野性美,三口之家也点中了家园这个立意。
至此,浙江大学医学院第十届摄影比赛完美收官。感谢每一位投稿的摄影人,你们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摄影的温度,领略到镜头下的百态力量;感谢浙大二院摄影协会的大咖们:李晶、吴志毅、潘锵荣、刘黎敏、杨流雯、童亚梅、王舰澜、李艺灿、陆稼天等为本届摄影比赛评选的辛勤付出。希望摄友们能继续保持创作热情,也期待看到大家更有故事和温度的作品,更期待下一届摄影比赛的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