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杭州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里响起一个大伯的声音,点名表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他说,85岁的他在浙医一院感受到了医院对普通老百姓的人文关怀。
85岁大伯查出胆结石,整天担惊受怕
往电台打进电话的大伯姓沈,今年85岁,老杭州,十几年来一直在浙医一院体检看病,前不久体检查出有1.7公分的胆囊结石,因为没有腹痛等症状,医生建议随访观察即可。一向在意身体健康情况的沈大伯,回家后始终惦记着这颗胆结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担惊受怕了几天后,沈大伯再次走进浙医一院,医生告诉他既然这么担心,也可以手术拿掉这颗胆结石,彻底放个心。
一听到要手术,沈大伯更害怕了,表示先回家跟老伴商量下。回家后,又是一夜未眠,翻来覆去,老伴看沈大伯精神这么受折磨,“浙医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是全国著名的肝胆胰专家,要不你明天给他写个信说说你的情况和顾虑,看看大专家怎么说?”
提笔一封信,有问题找书记
“廷波同志您好,....我查出有胆结石1.7公分,医师说要手术治疗,我有点害怕....手术治疗需要住几天医院?要花多少钱?”于是,一封信寄到了浙医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手里。
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放在心上,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作为浙医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始终心系群众,收到沈老伯的信后,立即指示医务部要重视困扰沈老伯多日的问题。
这颗心安定下来了,感谢浙医一院
沈大伯再次踏进浙医一院时,心没那么慌了,因为浙医一院的党委书记给他回复了,“一定解决好您的困扰!”在医务部的安排下,沈大伯再次进行了各种检查,肝胆胰外科沈炬伟医师耐心仔细地给沈大伯科普了胆结石的“前世今生”,并且分析了他这一颗胆结石并不算大,并且没有症状,可以定期随访观察。如果要做手术,讲述了具体治疗方案、具体费用、住院时间,“您现在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最关键的。”
“放心了!”沈大伯表示先定期随访,回家后吃了两碗饭,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那一晚睡得很踏实!
“我要表扬浙医一院对老年患者的人文关怀。”过了几天,沈大伯一通电话打进了杭州人民广播电台,淳朴的杭州普通话,一颗感恩的心,在电波里扩散。
这家医院,优质医疗服务一直在路上
在大医院看病,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挂号排长队、就诊排长队、缴费排长队、看病时间短,可随着医疗卫生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进程,大医院身上的“通病”越来越少,在浙医一院看病,患者不仅能享受到全国领先的医疗技术服务,更能在高效、便捷、科学的就诊流程中体会到改革红利,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切为了患者,患者就是一切。对于沈大伯等上了年纪的老年患者。浙医一院更是提供了付费优先专窗、志愿者陪护、共享轮椅等温情贴心服务。浙医一院长期以进取、创新的精神,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医疗卫生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患者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助力“健康中国”和“健康浙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