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关于命名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决定》(中青联发〔2019〕5号),浙医一院急诊科荣获“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浙医一院急诊科于2005年创建了省级青年文明号,于2017年荣获省五星级青年文明号称号,2019年成功争创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多年来,急诊青年不忘初心、坚定执着,始终秉承“一切以患者中心,畅通急诊生命通道”为目标,以“用速度和激情为生命护航”为口号,“全为生命”为创号核心,不断深化青年文明号的建设,发挥青年人才的带头作用,立足自身优势,加强学科建设,优化管理手段、深化服务内涵,培养青年人才,丰富团队文化,用满怀的温情和赤诚传承青年文明号精神,谱写青春的乐章。
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浙医一院急诊科年急诊量约15万人次,年救治急危重症患者1万余人次,面对这样的数字,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急诊之急”与“急诊之挤”都成为急诊人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实现快速高效的救治呢?
1、优化流程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中,急诊青年体验流程、优化流程:虚拟挂号和智慧结算实现了看病不排队、付费更便捷;三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单病种救治速度;床旁检查项目的开展使急诊患者检查少跑腿;互联网+医疗实现远程会诊的高效便捷……一系列的举措使患者对急诊流程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急诊青年还进一步畅通绿色通道,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能对疑似中风和胸痛患者进行快速分诊,并给予绿通标记,在各诊疗环节的系统中能快速识别,从而保证优先救治。
在持续质量改进的道路上,形成了以品管圈为代表的管理品牌。在国内外的各项质量改进交流及大赛中均名列前茅。年轻的圈长、辅导员更是走上了协和、华西等医院的讲台,向全国护理同行推广品管经验。
2、业务精进是提升效率的基础。青年ECMO团队自2013年成立以来,在急危重症救治中发挥积极作用,开展ECMO辅助心肺复苏技术(ECPR)、ECMO、ECMO+CRRT脏器支持技术,救治重症患者,并深入基层医院开展救护,完成ECMO带机长途转运。
在中毒救治领域,急诊青年攻艰克难,使重症中毒患者临床好转率维持在75%以上。成立了全国首个民用医院洗消中心及浙江省唯一一支化学中毒应急小组,均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3、创新是提升效率的动力源泉。急诊青年一直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和创新发明,项目在全国各类创新发明大赛中斩获众多奖项。他们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兑现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诺言。
二、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新时代的青年应胸怀天下、心系家国。面对各种灾难,急诊青年舍小家、顾大家,冲锋在前,参加援利比里亚抗击埃拉、赴菲律宾抗击风灾,投身H7N9禽流感救治一线、承担汶川地震伤员转运任务……一次次舍生忘死的救援,展现了中国青年医护人员大爱无疆的情怀,这种情怀跨越生死、模糊国界,为了全人类的健康赴汤蹈火。
世界互联网大会、G20峰会、省两会、春运等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是对专业的医护水平最好的肯定。
成立“全为生命“急诊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培训300余场,学员达15000余人,每年青年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500小时,创立了中国心肺复苏网,相关课题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培训项目获首届、第三届浙江省卫生计生系统志愿服务大赛二等奖,2019全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急诊青年还发挥自身的救护优势,积极参加“微笑明天”慈善活动,累计护理唇腭裂患儿1700余人,把奉献和大爱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三、百年树人,薪火传承
急诊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创先争优的氛围下,涌现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先进个人”等青年模范,培养了一大批医院的管理人才。
在科研上,近三年青年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申报省厅局级课题13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2项、面上项目1项等。成功申请3项软件著作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
急诊青年文明号始终致力于构建有温度的团队文化,在温暖、包容的文化滋养下,急诊青年在工作中践行着责任与担当,生活上怀揣“诗与远方”的梦想,青春在拼搏中闪耀、理想在奋斗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