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一个明媚的春日午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工会组织师生来到了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的罗汉堂,参加了一场有关“金缮修复”的工艺体验活动。此次活动由浙江省浙博漆器研究基金会主办和赞助, 5位老师和11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两个体验环节――修缮器物和以金粉饰缮,获得了师生热烈的反响。
本次活动邀请了金缮修复师钟奇君先生来为大家指导。钟老师是省级非遗漆香草堂大漆髹饰技艺第五代非遗传承人,从小生长在漆艺世家,师从其父钟宏云。钟老师为人谦逊,十分友善,首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什么是“金缮”修复工艺技术及修缮所需用品。并友善提醒大家,生漆极易引起过敏,因此切记要做好防护措施。
金缮,源于中国的大漆工艺,成名于日本。是以大漆和糯米糊或高筋面粉调和作为粘合剂将碎片粘合,以金粉、金箔修缮,让破损器物得到重生,焕发出新的光彩。金缮的修复应用较广,可用于修补瓷器、紫砂等食用性器皿,也可用于竹器、象牙、木器、玉器等赋予其新的装饰美感。
用竹刀将由大漆和糯米糊组成的粘合剂翻拌,使其调和均匀,涂抹于瓷片裂口处,无缝拼接后用胶带加以固定,并用棉签或纸巾将多余的粘合剂清理干净。完成以上操作,再静置1-2个月,自然风干后即修复完成。
之后进行的金粉修饰环节,大家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钟老师十分耐心,有问必答。当遇到无法操作时,也会请教向老师求助。学生当中的留学生同学,因为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工艺修复活动,觉得颇为新鲜有趣,也再次感慨中华手艺之精湛。
这看似简单的修复工作,却需要修复者极大的耐心和高超的手艺,稍有不慎就得再次修补。也正是在真实体验过程中,大家也更能体会到工匠精神的“精与细”、匠人的“用心”。
本次体验活动耗时2个小时,在场的师生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很有收获。据了解,今年在文澜阁还将会向大众推出其他类别的工艺体验活动,诸如“螺钿”、“犀皮漆”、“泥金彩漆”等系列,大家表示非常期待,并希望有机会能再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