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博物馆位于杭州钱塘江南岸,是水利部直属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博物馆,2005年4月,习近平同志曾亲临视察。
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弘扬水利精神,传承水利文化,宣扬我国水利事业改革发展光辉历程,唤起社会大众对水利的关心和支持,在中国水利博物馆和浙大继续教育学院及学院工会、远程教育部的重视下,在浙江大学摄影学会的帮助下,2018年11月24日,由中国水利博物馆和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摄影俱乐部(含远程教育直属学习中心学生摄影俱乐部)联合成功举办了以“水利记忆 • 水博印象”为主题的中国水利博物馆公益摄影活动,用光与影为载体,记录我国水利的上下五千年。
当天下午2时,阳光正好,天空澄澈,近30名浙大师生齐聚中国水利博物馆水晶宝塔前,其中在浙大摄影学会李五一会长的支持下,邀请了邢东文老师等8名浙大摄影学会会员(3名会员为我院教师)一同参与本次公益摄影。
中国水利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张志荣首先为浙大师生致辞讲话,他对浙大师生表示欢迎,并对建馆历史、博物馆特色等做了介绍;中国水利博物馆活动部张瑜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安排等有关事项;浙大摄影学会摄影大师邢东文老师为浙大远程教育同学作了摄影指导。随后师生们步入展厅,由博物馆讲解部陈敏老师对水晶宝塔内的各个展厅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中国水利博物馆综合了收藏、展陈、科普、宣传、教育、研究、交流和休闲等功能。核心展区分为水利千秋、水中万象和龙施雨沛三大部分。水利千秋展区采用场景复原、文物陈列、图文展示、视频演绎和多媒体特效应用等五位一体的模式,生动展现中华民族5000多年水利历史和文化;水中万象展区采用参与互动的方式,让师生们尽情遨游水科技和水资源的知识海洋;龙施雨沛展区则通过在传统龙钮印章雕塑上镌刻边款铭文,诠释中国水利的起源和文化内蕴,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师生们观看了展区中的《百年水旱灾》影片,观看了大禹治水场景、大运河半景画、五水共治、水利机具等场景,师生们边参观,边摄影,当大家来到11层高的塔顶龙施雨沛展区,从宝塔顶层俯瞰钱塘江和大江东时,纷纷拿出相机拍摄辽阔壮观的美景。
展厅参观结束后,师生们在博物馆园区进行户外分组拍摄。活动当天阳光明媚,园区景色宜人。无论是拍风光,还是拍逆光人像,都很有利。汉服爱好者陈奕凯同学特地带来汉服,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博馆园林建筑和汉服浑然一体,为本次活动增添了特别的风采。
傍晚渐至,红霞满天,晚霞中的大禹雕塑也显得分外威武,这美丽的风光再次激起师生们的摄影热情;夜幕降临,水晶宝塔的灯光和彩色灯光喷泉大放异彩。活动当天恰逢农历十六,圆月初升时,迷人的月色将师生们的摄影热情推向高潮。
中国水利博物馆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事先准备了完善的方案,全馆开会落实各部门工作任务。活动部张瑜老师全程与浙大方对接,并先期陪同赖德生等三位浙大师生踩点选景;工程部为配合夜景摄影,克服灯光系统正在维修的困难,顺利进行了灯光运作;博物馆食堂还为师生配置了工作晚餐;同时中国水利博物馆还对浙大远程教育学生的摄影作品设置了专题奖项。
活动中,浙大摄影学会的摄影大师们除给远程教育同学传授摄影技术外,作为一个摄影人还身体力行给同学们作出了表率。在邀请游客配合摄影前,孙家鸣老师总是与他们先行交流,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后期将照片发给他们;邢东文老师则在拍摄后,热情招呼游客观看拍摄结果,体现出浙大摄影人对配合拍摄的游客的尊重和礼貌;同时他为了捕捉灯光夜景的最佳时机,顾不上晚餐,坚持在夜幕中寻找最佳角度,这种对摄影的敬业、专业精神,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次活动中,学院摄影俱乐部赖德生、杨苏灵老师以及姚旭颍、曹龙丹、李佳文等远程教育同学做了大量的前、后期工作,整个活动也得到了水博馆工作人员的赞赏。拍摄活动结束后,师生们精心挑选部分优秀摄影作品赠送中国水利博物馆。
通过本次活动,师生们进一步了解、学习了人民群众治水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成就,都希望能拍摄记录好中国水利博物馆的相关影像,为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宣传中国水利博物馆、宣传我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文: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摄影俱乐部 李佳文
图: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摄影俱乐部
浙江大学摄影学会部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