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

浙医一院赵雪红荣获浙江省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金洁荣获浙江大学“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

发布时间:2017-03-21 15:59:37浏览次数:1145

    在浙江大学工会召开的庆祝“三八”节暨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我院血液病科主任金洁和急诊科护士长赵雪红双双荣获了浙江大学第十四届“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赵雪红护士长经校工会推荐上报,荣获浙江省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胡旭阳、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楼成礼、工会副主席王勤、毛晓华,省教育工会女职委主任郑卫芳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并代表学校向获奖者们送上节日的问候。
本次庆祝活动共表彰先进个人70位,都是在各自工作领域颇有建树且重视家风的优秀代表。
我院急诊科护士长赵雪红用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情怀在急危重症护理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余年,工作中,她是重任在肩的中流砥柱。她有相濡以沫的爱人,聪慧可爱的女儿,在家中,她是明媚和煦的半边天,是一位事业家庭兼顾的“女超人”。
心系病患,用爱托举生的希望
赵雪红身材并不高大,但工作中的她总是给人活力充沛的感觉。她的细致、果敢、耐心、无私,一次次将急危重症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现实世界。一次2,4-二硝基苯酚群体中毒救护中,是她及时发现了随行家属的中毒症状,并带领医护人员找到了患者的汗液导致二次中毒的原因,从而避免了中毒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一位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她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察觉到刻意隐瞒病史的情况,提醒医生做毒物检测,快速明确了毒鼠药中毒的病因;路过看到坐在座椅上一位大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她立即评估,意识到患者可能存在低血糖,经测定,患者血糖只有2.0mmol/L……她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病魔侵袭病患的蛛丝马迹,为挽救生命赢得时间。
每一次灾难来袭,或是疫情告急,赵雪红都会身先士卒,冲锋在前。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主动报名,带领转运小组亲赴灾区,余震不断中,她始终守护在伤员身边,不离不弃,最终将2列车伤员安全转运至浙江。2013H7N9禽流感肆虐,医院临时组建H7N9病房收治全省所有的禽流感病人,尽管当时传播途径尚不明确,但她主动请缨兼任H7N9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一连数月,她在临床一线忘我工作,带领护理团队辛勤付出,浙江省集中救治H7N9患者病死率全国最低。2015年西非埃博拉以其强传染性、高致死率令世界“谈埃色变”,赵雪红再次义无反顾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奔赴疫区前线。她不顾被感染的高风险,零距离护理患者;她积极建言献策,制定护理制度流程;她积极牵线,促成中国民间首次对利比里亚针对埃博拉的经济援助。她说:“面对未知,害怕是人之常情,但选择了这一行,更重要的是责任。”
责任面前,她总是全身心投入。无论是为顺利完成G20峰会医疗保障任务夜以继日的坚守,还是积极投身公益为唇腭裂患儿带去笑容,亦或是偶遇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积极施救并一路护送至医院,为了平安、健康,赵雪红总是默默付出,任劳任怨。
情牵家人,用心构筑爱的港湾
工作中,赵雪红是急诊护理的“主心骨”,生活中,她是家庭的半边天。尽管工作很繁忙,但她总会挤出时间和先生女儿沟通交流每天的喜怒哀乐。在她看来,即使是家人也需要良好的沟通,亲情也需要爱的呵护。赵雪红的先生从事疾控工作,每次有疫情来袭时也格外忙碌。但每次需要奋战在一线的时候,他们总会相互体谅,互相扶持。2015年赵雪红远赴西非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的任务,她每天趁休息时间都会和家人报平安。她说:“我的先生和女儿都这么理解和支持我的选择,我不能再让他们担心我。”而她的先生总是要接到她的平安电话才能安心入睡。赵雪红的身后,一个温馨的家庭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在女儿眼中,赵雪红亦母亦友。作为母亲,赵雪红牵挂女儿成长的每一步,但她从不包办女儿的人生抉择。她说:“孩子有权利选择她的未来,我们应该尊重她的选择,作为父母,如何积极引导最重要。”多年以来,赵雪红的女儿始终用独立自主回报母亲给予的理解和信任。在女儿高三那年,母亲远在西非,但她积极应对高考带来的压力,并以优异的成绩被知名大学录取。在女儿心中,母亲是一位可以无话不谈的“朋友”,如今即使身在外地求学,仍会常常和母亲沟通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开心与不开心的事。另一方面,赵雪红一直以来积极投身公益,也对女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赵雪红在女儿读中学时便带她自费参加心肺复苏课程培训,为危急时刻能帮助他人打下基础。只要时间允许,女儿还会随赵雪红一起参加微笑行动,担任志愿者的工作。暑假时,她也会与同学一起深入山区进行支教。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在赵雪红看来,为人父母,言传和身教缺一不可。
在赵雪红心中,家庭、亲情是工作的动力,是疲惫后休憩的港湾,而工作是为了家庭的圆满与美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平衡,而真正的幸福就是能和家人一起共同分享事业中取得成绩的喜悦。
血液病科主任金洁教授从医33年,工作上,勤恳敬业,攻坚克难,践行“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使命;生活中,她团结邻里,孝敬长辈,关心子女。是同事眼中的好领导,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家人眼中的贤妻良母。
厚德济生,精勤不倦
金洁教授身兼数职,业务繁忙,但她最牵挂的还是患者。她的手机是“移动工作站”,无论身处何处,她都通过微信随时和下级医生沟通患者病情,指导治疗;面对案头叠放着会诊请求,她有求必应,她的出现总能使疑难杂症迎刃而解;她的病房总是住满各地转来的疑难血液病,有长在心脏的淋巴瘤、穿通食道和肺的淋巴瘤、小便没有全身浮肿的骨髓瘤、肠道克隆恩病合并的白血病…一个个疑难复杂的血液病,她都尽量收治,并且妙手回春;由于她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患者口口相传,名声远扬,找她看病的病人络绎不绝,她的门诊预约号是秒杀,为求一个号子很多患者深夜排队,她的门诊诊间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地被慕名而来的患者包围,她来者不拒,一再地为患者加号;她常年加班加点,只为尽可能满足每位患者的就医需求。
妙手仁心举重若轻
“金洁”二字笔画不多,但有时签下这两个字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和对生命的承诺。面对医疗的两难境地,她总是温柔淡定,举重若轻,一次次用爱与责任化解了难题。孤身在杭的年轻学生小罗因患M3白血病伴颅内出血,关键时刻家属不在场,是金教授签字拍板行开颅手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一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重度贫血,血红蛋白仅为正常成年人五分之一,性命攸关之际同型A型血却配不上,是金教授签字输注O型血,使又一濒临凋零的生命再次复苏。面对素不相识的疑难危重患者,她总是尽一切可能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颅内肿瘤患者,家属面对手术活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却步,迟迟下不了决心签字同意,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告诉患者家属这是惟一帮助患者获取生存治疗的办法,家属签字同意后她又亲自跑病理科告诉病理科医生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尽快诊断,经过她的努力该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了精准的化疗,病情得到控制。
她总是告诉年轻医生:医者应具备仁心仁术,还应具备慧眼判断能力,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并做出正确的处理;对于危重患者,应该创造绿色通道,尽可能缩短一切流程,尽快地解除患者的疾苦。
孝敬长辈家庭和睦
成功的人生,是事业和家庭兼顾并且相得益彰的。金洁教授热爱家庭,同时尽己所能,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在父母、公婆眼里,她是一个好媳妇,好女儿。她的公公罹患膀胱癌两年多,婆婆因中风瘫痪在床已多年,虽然平时不和老人住在一起,但她常常会抽时间去看望他们,并捎上他们喜欢吃的物品,陪老人聊聊家常。为了给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最好的教育,工作再忙金洁教授都坚持自己照顾和教育儿子,凡事亲力亲为。如今儿子也已踏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金洁教授本着对生命的承诺,在漫漫医路无悔前行。她金相玉质,志洁行芳,一如她的名字。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    

技术支持:3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