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中医科博士曲凡副研究员主持的《针刺任督穴位群和口服中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协同增效作用研究》获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浙医妇院首次获得该奖项。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发病呈多因性、临床症状呈多态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内分泌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无排卵状态和体内雄激素过多,发病率约5%-21%,具有高发性、异质性、难治性和终身性的特点。由于PCOS确切发病原因不清、多因素参与发病且病理范围涉及多系统,任何单一的化学药物在治疗PCOS方面都存在其局限性。中药和针刺在治疗PCOS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PCOS患者通常希望用最低量的药量来达到最佳疗效。
在此背景下,本课题首次对针刺任督穴位群和口服中药在PCOS治疗中的协同增效作用进行了研究。
基于中药归经理论和现代受体学说,课题组发现针刺任督穴位群可以显著提高口服中药有效成份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程度;
发现在PCOS的治疗中,针刺任督穴位群合用促排卵中药的促排卵效应优于单用针刺与单用中药的两者效应相叠加之和,即针刺任督穴位群合用促排卵中药会发生“1+1>2”的效应;
发现针刺任督穴位群合用中药可以显著提高中药有效成份在PCOS模型大鼠体内的吸收程度,并提高治疗PCOS的效果;
发现中药组合物通过调控PPARG1和HDAC3在卵巢中的表达而明显缓解丙酸睾酮诱导的PCOS大鼠的高雄激素血症;
进一步发现针刺任督穴位群能明显提高口服中药组合物治疗丙酸睾丸酮诱导的PCOS大鼠的疗效;
课题组发现针刺任督穴位群通过调节卵巢中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而对丙酸睾酮诱导的PCOS模型大鼠有明显疗效;
课题组同时发现针刺任督穴位群可以显著提高口服中药对高雄诱导的PCOS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
本项目共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国际核心期刊论文1篇。本项目明确了针刺任督穴位群和口服中药在PCOS治疗中的协同增效作用及其内在机制,为“针药结合”治疗PCOS的优越性提供了更为客观的事实依据。
课题组研发的针药并用治疗PCOS的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发生。通过针刺任督穴位群改善中药有效成分在PCOS者体内的吸收代谢,增加治疗PCOS的中药有效成分的靶向效应,以此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药物疗效,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通过对体表任督穴位群的刺激,而使进入机体内最低量的药物顺利地到达靶器官,在毒副作用忽略不计的前提下达到了治疗PCOS效果。
本项研究为临床针药并举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应用指导,对推动针药并举的广泛应用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探讨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科学内涵提供新的事实依据和生物信息学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