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

大学教育如何引领时代步伐――陈叔平教授做客青年教授联谊会谈大学教育

发布时间:2015-11-25 09:19:21浏览次数:830

“现代大学与传统私塾有何不同?高等教育组织行为基础是什么?如何形成合力、实现有效协同?”1116日,青年教授联谊会启真计划第七次开讲,做客嘉宾是浙大数学系教授陈叔平,曾经是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担任过贵州大学校长的他一开场就抛出了三个疑问句。“陈老师是教书育人者,又在管理岗位上工作过,所以从他的视角出发来探讨一些教育教学里面一些根本的问题,非常有价值和意义。”青年教授联谊会会长邱利民教授说。
   
陈叔平从几个方面来诠释大学教育如何引领时代步伐。首先,从问题到原理要言之有物,要言之有理。“问题比答案重要,这就叫言之有物。”陈叔平说,我们讲创新,要围绕问题创新,今天我们创不出新就是我们提不出问题,而做人家的问题就是跟踪不是创新。同时,正确地提问题、提出好问题不容易,启发性地、建设性地讨论问题同样不容易。陈叔平说,眼下,有关教育的论述汗牛充栋,权威观点洋洋洒洒、众说纷纭,易被误解或误导的说法很多,让参与者莫衷一是或干脆漠不关心。所谓言之有理,不是非要让人赞同你、信服你,而是让人愿意且能够平等地和你讨论、争论,能够找到检验的途径,能落地,不制造分裂。其次,绝对与相对,不走极端。大学需要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有些人认为自己是个‘人物’,总是喜欢到处评论,不懂什么偏要评论什么,我觉得这违背了大学精神,一旦这些不靠谱的‘理论’成为主导和主流,就会让学生盲目从众,制造对立和分裂,最后导致另一个极端。我们经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前提、假设和逻辑不同,往往是见智见仁。”
   
陈叔平还认为要正确看待主观和客观。“出了问题,有人喜欢快速地找到责任人乃至替罪羊,有人则喜欢找理由、找借口、抱怨大环境。我觉得出了问题,应该少想原因,多想办法。”陈叔平说,分析原因是为了寻找办法,不能说说一大套,办法找不到。办法有了,原因就不那么重要了。有不少学生来向我讨教人生规划,我通常会告诉他们别去想这个问题。规划人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规划的条件一般不具备:未来是无法确知的,下棋也不是一个人下的,别人在怎么想、会怎么做也是不知道的。既不清楚未来又不知己知彼,规划人生就是一种忽悠。
   
关于内因和外因,陈叔平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大学生已经到了心智成熟的年龄。要让他们明白,哪些可以指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哪些只能靠自己。所以教师的作用,让学生感兴趣是硬道理,让学生弄明白是硬道理,让学生会用是硬道理。硬道理即必要条件。而对于为什么大环境下,我们的教育收效不如预期之原因,陈叔平认为一是教育是相当综合、复杂、长周期的事,主观与客观差距很难避免,况且社会转型期变化快,积累经验不容易;二是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的东西多。为改革而改革,为创新而创新,既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改革的效果得以显现,也让基层难以适应甚至手足无措。“人生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起跑线根本不重要。”
陈叔平老师近两个小时的演讲,让在座的50余位青年教授们享受了一次关于教育、关于教学新的认知。在讨论环节,青年教授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疑惑和评价,或赞成或质疑,“那又怎样,青年教授联谊会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大家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去思考,这是好事!”邱利民说。
(文潘怡蒙/林文飞)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    

技术支持:3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