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

收获快乐与尊严――教师发展委员会第三期“师说”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15-09-23 09:35:36浏览次数:660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时代,如何当一名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大学好老师?9月18日下午,有着十年大学校长经历,如今仍奋斗在教学、科研、育人一线的陈叔平教授做客第三期“师说”论坛,与新教师面对面对话,分享他的从教生涯、教育思想和人生感悟。
    言之有物:正人先正己
    何为好老师?陈叔平给出了自己的标准:学生有出息,学生喜欢你。学生的认可是最有价值的奖励,是最高的尊严。
    如何成为好老师?他说上课最大的原则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这个的前期是要“三了解”——了解学生,了解“学科”,了解“教材”。“老师最大的乐趣也是最大的挑战就是常教常新,做到不应景、不赶时髦、不说教、有心得、少空话、可争论,可检验,要让自己讲出来的东西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信口开河。”
    “发自内心的东西是可以感动人的,任何违心的都是不可以持久的。”陈叔平说,大道至简、大德无言,真正深刻的道理都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当你不能把事情讲的比较简单的时候,说明你还没有接近事物的本质。老师上课不要把一些自己都不明白的名词概念堆在一起,显得自己很高深。“别把简单的东西讲复杂,别把活的东西讲死,别把学生教‘庸’、教‘俗’、教‘笨’”。
    感染与熏陶:让学生静下来
    在网络慕课盛行的年代,为什么还需要大学老师传统授课?陈叔平认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感染和熏陶,“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带动学生,也要能让学生静下来思考方向。”
 “静下来找到方向往往能事半功倍,有很多事情一旦方向错了,那么再努力都没有用,如果方向是对的,没有成功只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方法,可以换一种思路再坚持下去。”陈叔平介绍说,他的数学大课往往在第一堂课时会问学生三个小问题:读大学比读中学难吗?难在哪里?选数学课没有错,是不是不管你是什么专业都要学?我们怎么思考未来?让学生先思考、不盲目,找到方向。
    创新与担当:当一个行动派
    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新教师往往面临教学、科研、家庭等多重压力和考验,有老师提出有时会力不从心、无从应对。陈叔平结合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给大家分享了他的思考:“改变不了大环境时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小环境,少些对自己没有益处的抱怨。他打趣道,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能很自觉地改变小环境,比如冬天天气冷,我们马上穿上厚衣服,夏天天热时,我们都往空调房里跑了。”
    作为浙大的新教师,他鼓励大家要有创新与担当,许多事“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关键在于行动,“我们往往做的时候不会,会的时候不做,要的时候没有,有的时候不要。”“浙大人要发挥求是创新精神,不记不愉快的东西,不想没有答案的问题,不做自欺欺人的事情,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当一个行动派。”
     演讲最后,他向在座的青年教师抛出了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你欣赏什么“主义”?“我希望大家多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
                                                                    
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教师发展委员会主办,人事处人才发展与培养中心协办,校工会副主席、教师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勤主持论坛。教师发展委员会主任叶志镇教授、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楼成礼、副主席毛晓华和浙大70多位新教师参加了论坛。
论坛结束后,叶志镇主任召集教师发展委员会部分委员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探讨教师发展委员会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发展。

(文/图 张鸯)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    

技术支持:3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