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

青年教授联谊会super-seminar之彭笑刚的“教授经”

发布时间:2015-04-24 13:52:02浏览次数:1391

    “教授是实践人生的一种方式,缺乏独立精神、探索精神、怀疑精神的教授与一般的技术工无异”。4月22日,化学系彭笑刚教授带着自己撰写的《大学与伊甸园》一书,来到青年教授联谊会的讲坛,和现场观众分享他的“教授经”。
    彭笑刚模拟和竺可桢老校长的趣味对话,引出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全、灵魂独立、思想自由的人,然后是有贡献、有价值的人才。大学教育要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并重,培养学生的良心、良知和追求幸福人生的能力。
    大学教育的真正实践者是教授。彭笑刚认为,现代大学所需要的教授一定是热爱教育、有独立见解、有批判精神的专业人士。教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大学的高低层次。彭教授有个有趣的“桌子理论”,说顶尖水平的教授好比桌子的腿,缺少任意一条桌子都无法站立,以此来说明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大学教授要始终保持热情的探索精神,开放进取,立足于科技社会的前沿,努力钻研最新成果,具有对学科的深刻理解与科学智慧,才能配得上这个称呼。
    大学教授也不局限于科研工作者,他们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当年轻学子初入象牙塔,他们的个性意识刚刚被唤醒,对于未知的真理充满好奇,大学教授需要为学生开启一扇窗,引领学生走向真理世界,带给学生光明和希望,激发他们心底蠢蠢欲动的生命热情,发掘学生心中真正想走的路,想迈的河,想过的人生。这就是伟大的“先驱者”、“引路人”,而非知识传授的工具。
    彭笑刚教授的讲座感染了现场的很多年轻教授们,使他们明确大学教授的职责所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中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方向。会后,青年教授联谊会和出版社为彭笑刚教授举行了个人出版书籍的签赠活动。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    

技术支持:3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