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

文化建设始于点滴“小事”―三育人标兵沙龙议文化

发布时间:2014-12-11 21:09:11浏览次数:645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激发文化的活力,增强凝聚力? 12月4日中午,近20位浙大历届“三育人”标兵利用中午时间聚在一起,谈读书、议文化,就如何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畅所欲言。 
    “一所大学的文化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传承。”第二届“三育人”标兵、机关党委书记李五一老师说,重走西迁路是一个很好的校史文化教育形式,在湄潭亲眼看到当时的办学条件是如此简陋,但当时的师生团结克服种种困难,一心潜下来将学校打造成东方剑桥时,被深深地震撼,心中对学校的荣誉感油然而生。“还记得我们学科的所有人一路颠簸来到湄潭,当时路况还不太好,很多人被颠地晕头转向,在文庙,同行的老同志激动地说,不管多累,这一趟值了。” 第四、五届“三育人”标兵、管理学院魏江教授䢖议浙大新教工上岗第一课要重走西迁路。
 
   “文化建设需要一个个载体,可以具体到一件件事情上。”第四届“三育人”标兵、校办副主任李磊说。“每次到外面上公开课,最后我都要唱浙大校歌。” 第四、五届“三育人”标兵、心平奖教金获得者、数学系苏德矿教授深情地说,在校歌里看到浙大的历史源远流长,浙大的今天是前辈的经过付出努力拼搏得到的,浙大的明天要靠你我共同奋斗,在课堂中我找各种机会跟学生传达,要热爱自己的学校。“你看校歌这么难,为什么我会唱地这么熟悉,因为我经常唱,熟能生巧,求学钻研也是这样。”
 

    靠什么来凝聚人心?宣传部彭凤仪老师说,在与标兵接触的过程中,是最好的师德师风学习感受过程。“在标兵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给大家传达满满的正能量。”每次采访标兵时,都被他们自称的无数“小事”所感动:第四届“三育人”标兵邵咏梅老师为服务浙大师生的“胃”不断创新,对大学餐饮文化的独特理解;第七届“三育人”标兵何善蒙老师从2008年坚持下来的每周一晚8点半到10点半和学生一起读书会;第三、五届“三育人”标兵曾超老师这位学工线的老手、好手派任一年级,帮助学生扣好大学人生的第一个扣子……“浙大之星在一次次永恒的星光盛典中成为浙大人永恒的文化记忆,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个浙大故事来凝聚人心,引领浙大建设世界一流。”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    

技术支持:3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