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

任少波研究员感悟浙大,诠释校歌内涵

发布时间:2014-04-24 08:47:25浏览次数:2769

    “校歌是浙大重要的、灵魂性的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尊重、继承与保护好它。”418日,校党委副书记任少波来到药学院,作客青年教授联谊会Super-Seminar系列讲座,为在场的60多位青年教授及学生老师讲述他对校歌、校训及浙大价值观的理解与感悟。

“道古桥”=选择性遗忘?

“文化对我们浙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容易被忽视和遗忘。”任少波说,在西溪校区的门口,曾经有一座桥,叫道古桥。道古桥是怎么来的?原来,道古指的是宋朝的数学家秦九韶(字道古),他写了《数学九章》,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但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还知道秦道古。再对比英国的剑桥,它没什么功能和作用,只是在上面有一些钉子,据说与牛顿有关,但剑桥却被历代许多人悉心保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许多身边的文化、文物没有足够的重视,往往是选择性地遗忘,导致很多文化遗产都消失了,如今道古桥也没了。

任少波认为,校歌是浙大百年校史中重大的宝,也是浙大文化之魂。“我了解过其他很多大学的校歌,含义如此丰富、深刻的,只有浙大校歌。因此,我觉得校歌应该是我们浙大重要的、灵魂性的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尊重、继承与保护好它。”

“真正传世的唯有它”

“我在任宣传部副部长的时候,刚好百年校庆,很多人提出要重写校歌,那时候我也觉得会有更好的校歌出来,搞了一次校园歌曲的全国征集,感觉有些还是不错的,但是过了这么多年,那些校歌已经无人知晓,流传下来的还是只有这首。”任少波说,这首校歌的内涵已经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历史背景,真正体现了求是精神。

校歌的作者马一浮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家,与梁簌溟、熊十力并称为“现代三圣”,在书法、新儒学等方面享有崇高的声誉。“校歌是用古文抒写的,每一句都是四五个字,可能感觉时代隔得很远,很难理解,却又沉甸甸地很厚重。”任少波说,“校歌是马一浮先生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资料,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含义,对我们工作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贯通中西文化精髓

对于校歌的整体涵义,任少波解读说,第一部分讲的是大学是什么,它不是现在意义的大学,而是大的学问、高尚的学问,是真善美,是一种世界观;第二部分讲的是大学该怎么做,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努力接近“真”,同时要改造民众,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改造民众达到至善,是一种方法论;第三部分则讲的是大学精神是什么,要像金子一样煅烧,兼总条贯,努力达到真善美,体现的是价值观。整篇校歌既贯通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又吸引了西方哲学的成果。因此,“这样的校歌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没有仅限于1938年,而且这样一篇文章是他在穷山沟里面避难的过程当中写的,并且蕴含的气概和精神内涵如此之大,难以想象。”任少波认为这里面体现了非常丰富的浙大的求是精神和价值观。他希望浙大的学子都能够像校歌中写的那样“启真求是,海纳江河,开物前民,尚野树邦”。

    此次Super-Seminar活动由青年教授联谊会和女教授联谊会联合主办,药学院承办,并得到了宣传部、出版社和校工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史佳杰文,林文飞图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    

技术支持:3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