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9号晚六点半,浙江大学红十字会第二届创伤救护技能竞赛在东2-104教室拉开了帷幕。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中心国家级培训师陈红玲女士,浙江大学红十字会常务副秘书长单丽霞,副秘书长牛桂豫、张晓明、朱燕应邀出席了本次竞赛,并担任了评委。浙江大学红十字会副会长龚惠香也来到了现场。来自各个学院的24支队伍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最后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代表队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一举摘得桂冠。
创伤救护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在事故发生的现场,只要实施正确的创伤救护的方法,就能为伤员多争取宝贵的一分钟,从而挽救生命,所以在大学生中普及创伤救护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浙江大学红十字会秉着这一宗旨,特地举办了本届创伤救护技能竞赛。通知一发出,就受到了各学院各同学的欢迎和热情参与,有13个学院31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报了十支、人文学院、环资学院报了三支,竺可祯学院、药学院、信息学院也报了二支。12月23号,红十字会专门组织为各参赛队伍进行了培训。为29号晚上的竞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竞赛参赛队伍共有24支,比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环节。初赛分成四组,由四个评委分别打分,省红会的陈老师担任总评委。
初赛要求每支队伍的五位队员依次参加止血带止血法、头部帽式包扎法、右侧气胸包扎法、左侧肩部包扎法、前臂骨折固定法,评委全程跟踪操作过程,从包扎速度、包扎美观度、包扎准确度以及团队协助四个方面给每位队员打分,然后计算他们的总成绩。在初赛的基础上,根据每组的分数及参考总评委的意见后,选出复赛名单。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初赛,来自人文学院、竺可桢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1队、生命科学学院的四支队伍以良好的表现挺进了复赛。复赛的要求更高,它要求参赛队伍用最短的时间以最高的质量将这一组动作完整地演示下来。四支队伍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充分展现了他们优良的素质和精神风貌。最后,生命科学代表队荣获一等奖,人文学院、竺可桢学院、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1队等获二等奖。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2队、动物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环资学院、人文学院2队、人文学院3队等六个队获得了三等奖。
在比赛间隙,国家级创伤救护国家级培训师陈红玲老师现场演示了最新的气胸和肩部包扎法。陈老师娴熟的动作和细致的讲解博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竞赛在热烈的掌声中完满结束。本次竞赛对于普及创伤救护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救和互救技能,保障生命健康起到了推进作用。
学校红十字会
2007年12月30日
创伤救护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在事故发生的现场,只要实施正确的创伤救护的方法,就能为伤员多争取宝贵的一分钟,从而挽救生命,所以在大学生中普及创伤救护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浙江大学红十字会秉着这一宗旨,特地举办了本届创伤救护技能竞赛。通知一发出,就受到了各学院各同学的欢迎和热情参与,有13个学院31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报了十支、人文学院、环资学院报了三支,竺可祯学院、药学院、信息学院也报了二支。12月23号,红十字会专门组织为各参赛队伍进行了培训。为29号晚上的竞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竞赛参赛队伍共有24支,比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环节。初赛分成四组,由四个评委分别打分,省红会的陈老师担任总评委。
初赛要求每支队伍的五位队员依次参加止血带止血法、头部帽式包扎法、右侧气胸包扎法、左侧肩部包扎法、前臂骨折固定法,评委全程跟踪操作过程,从包扎速度、包扎美观度、包扎准确度以及团队协助四个方面给每位队员打分,然后计算他们的总成绩。在初赛的基础上,根据每组的分数及参考总评委的意见后,选出复赛名单。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初赛,来自人文学院、竺可桢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1队、生命科学学院的四支队伍以良好的表现挺进了复赛。复赛的要求更高,它要求参赛队伍用最短的时间以最高的质量将这一组动作完整地演示下来。四支队伍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充分展现了他们优良的素质和精神风貌。最后,生命科学代表队荣获一等奖,人文学院、竺可桢学院、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1队等获二等奖。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2队、动物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环资学院、人文学院2队、人文学院3队等六个队获得了三等奖。
在比赛间隙,国家级创伤救护国家级培训师陈红玲老师现场演示了最新的气胸和肩部包扎法。陈老师娴熟的动作和细致的讲解博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竞赛在热烈的掌声中完满结束。本次竞赛对于普及创伤救护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救和互救技能,保障生命健康起到了推进作用。
学校红十字会
2007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