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个根据地之一,解决战争时期江南七大游击区之一。被党和国家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清明时节,我们数学系教职工党员,进行了一次难忘的红色之旅。参加这次活动的有不少退休的老党员同志,年龄最大的近九旬,大家无不热情高涨,兴致勃勃。
汽车载着我们在一路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中穿行、寻觅着,两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目的地。浙东四明山、婉蜒起伏、峰恋叠翠,景色秀美。1942年,中国共产党就在这片土地上,成立了中共浙东区党委并领导抗日军民创建了浙东抗日根据地。余姚梁弄镇是出入四明山的门户,它地处余姚、上虞、嵊县、奉化、鄞县、慈溪六县边境,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先后参观了新四军司令部旧址、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和烈士陵园。每一份史料和实物都记录着当年新四军游击队的光辉战斗历史和游击队员的英勇事迹。
烈士陵园总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有余姚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烈士事迹陈列室。整座纪念陵园依山傍水,青松翠柏簇拥,风景秀丽,教育内容丰富,是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纪念碑耸立在狮子山顶,高18.5米,用花岗石垒砌,雄伟挺拔,郭沫若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烈士陈列室系两层混凝土结构楼房,总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一楼为休息室、报告厅,备有教育用音像设施,二楼为烈士事迹陈列室。陈列室共展出贝介夫、杨贤江等100余位革命烈士照片和生平事迹,同时也展出了浙东游击纵队发展壮大的历程。
纪念碑外两侧,还有原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员何克希同志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马青同志的陵墓。 纪念碑北面建有休息观光长廊,人们在瞻仰之余,还可在此凭栏远眺,一睹四明湖的秀丽风光。
整个参观的过程中,全体党员同志都认真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思绪飘然,对那段红色岁月的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与感知。斗转星移,光阴如梭,转瞬四明湖那段燃烧激情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革命根据地那些曾鸣响过的枪炮都已经锈迹斑斑,那曾有过的鸣响也随着那时间长河的波涛声远去了……虽然时间尘封了历史的遗迹,但那些伟大的业迹历史永远也不能忘记! 我们始终不能忘怀红色梦里那些红军将士们的故事,那里有改变历史进程的伟人们的铿锵足音。
漫山的红杜鹃呀在齐奏着多少红军将士们红红火火的爱的罗漫曲!在这尘封的遗迹中写满了红军将士们那可歌可泣的故事。一捧净土不知掩盖住了多少风流! 在返回途中,大家都在依依不舍的留恋中感受到一种精神与力量: 在八年抗日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革命烈士神奇般拥有了一种伟大精神,这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勇于创新。他们就像一棵种子经过孕育发芽长大,他们的星星之火燎原了中国大地,他们摸索出了一条从弱到强,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路。革命精神是苍天赐给我们的法宝,有了她我们就拥有了神奇无限的创造力,我们就能够创造任何人间奇迹!
理学院
20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