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新学期的第一天,理学院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学期的开始。围绕我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重点工作,努力探索学生培养和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2月25日下午,理学院在蓝田学园党员之家召开了06年级学生家长座谈会。理学院党委书记翟国庆、副院长陈杰诚、副书记闻继威、党委委员卢兴江以及思政和教务线上的老师参加了会议。家长座谈会由闻书记主持。
闻书记代表学院对家长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他讲到,学院与家长的目的一样,希望更好地培养孩子。为了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为了学校的建设,理学院努力搭建这个平台,加强学校、学院、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学生培养氛围,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谋和监督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长效、联动的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陈院长向家长们介绍了理学院的基本情况,从理学院在浙江大学发展史上的建立、发展与繁荣的辉煌历史到学生培养规划、学分制、四学期制、专业教育教学和大类招生培养方案等,让家长们对理学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陈院长进一步介绍了大类招生培养计划,即学生入学后,不受专业的限制,能广泛接触各科类的知识,构筑宽厚的学科基础,还能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应自己的专业方向。经过1~2年的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兴趣、特长、能力等,确认主修专业并选择专业模块课程修读。理学院一直在努力探寻发展,寻找需要改进的地方,使学生享受大类招生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在交流环节,家长们踊跃发言,家长们也表示了对学校学院大类招生培养的支持与理解。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金德环教授说到:“虽然是大学,家长与学校的交流仍然非常重要,从过去的电信联系到现在的面对面交流更加加深了彼此的沟通。学院认真组织这种形式的座谈会以及正在构建的学生、社会、学校的广泛交流平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体现了理学院关心学生、认真育人的态度。”另一位家长发言表示:“我觉得大类招生不错,半年下来孩子都有自己的目标了。”更多家长想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成绩情况,分析各自手上的那份学生成绩单,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了详细询问,并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家长们的反馈意见集中以下:第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有限,交流方式也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和限制。有家长提出,能不能尽量鼓励老师来紫金港校区办公,或者设立助教或指导老师,若有专业老师的直接带领,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和兴趣提升很有帮助。第二,数学分析、微积分与高等代数等基础课普遍反映比较难,孩子反映听不懂。第三,如果有一门基础课程不合格,对选择专业有什么影响。如数学基础课程有一门没有过,会不会直接影响学生选择数学专业。第四,能否由任课老师直接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出建议,建议他适合学什么专业。
针对这些焦点问题,陈院长和闻书记立刻作了回答。他们讲到,浙江大学重在培养研究性人才和实用性人才,培养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给予学生很多机会,强调学术自由,把孩子当成人,但是有的学生不懂得选择,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大学生的学习以自主性学习为主,学生要积极联系教师,发挥主动性。学校在双休日安排了教师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答疑,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紫金港校区的学园制也给学生带来很多好处,和谐园区内包含了几个学院的学生,在平时生活活动中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各个学院相互沟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很多活动构建大学生将来的社会人脉。
最后,翟书记作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理学院领导对大类招生培养工作非常重视。学院总是以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努力方向。学生的学习从中学到大学存在一个转折期,我们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认真思考,认清自己,为争取长足发展作打算。大类招生符合家长们的心愿,也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理学院的8个一级学科加入大类招生的行列,是真正的大类招生。我们应当让学生逐渐了解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真正了解到各个专业,确定自己的主修方向。
十八位学生家长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气氛热烈融畅。家长们提出的许多问题也正是学校学院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许多建设性建议更有助于我们做好学院的育人工作。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也将以本次座谈会为契机,认真开展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学院以及社会的交流平台的假设,把一些学生家长聘为学生工作的顾问,拓展学生工作的社会资源,构建和谐的育人氛围。
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