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2006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再创新高
日前,从生科院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不断传来好消息,英国牛津大学、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加拿大UBC、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及中科院系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国内名校纷纷向毕业生发出录取通知书,欢迎浙大生科院的学子前往就学深造。截至6月10日,2006届本科毕业生(不含竺院生物学理科班)读研率(包括免试研究生)达53.1%,出国率达22.3%,总升学率达到75.4%,创历史新高,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又取得了新的飞跃。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广大学生利益攸关的大事,是一个长期性、系统化工程,这不仅与毕业生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方面面紧密联系,而且还与学院就业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息息相关。生科院始终将就业工作放在学院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依据学院特色,发挥专业优势,推进学院本科生就业全面有效的开展。近几年,生科院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2005年达到100%,其中读研和出国率持续攀升,从2001年的37%,到2006年达到75.4%,位居全校各学院前列。尤其是生物信息学专业,今年是首届毕业生,出国率达32%,总升学率达到80%。如此高的升学率、就业率与生科院始终以培养生物学人才综合素质为目的,切实开展系列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密不可分。
生命科学学院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及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有一级学科生物学博士点及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涵盖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4个硕士点,9个实验室系国家理科基地、“211工程”投资和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重点教学实验室。2006年,随着紫金港校区生命科学大楼的建成使用,学院实现一地融合,为人才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学院紧紧围绕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维护高校发展稳定的主题,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建设高水平一流学院”的整体规划,积极主动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质量第一,灵活专业模式的办学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职能部门协调一致,科系责任明确,将学生的就业情况直接与班主任、导师的工作业绩挂钩,形成全院通力合作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
同时,生科院及时正确把握各年级本科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院专业特色、不同年级学习特点,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生物学一流人才为目的,组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抓起,通过开设专业指导课,组织专题报告、讲座,个人与集体咨询,学长经验交流会、提供就业指导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想教育、素质拓展等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拓宽就业思维。学院还通过举办博士生创新论坛、生命科学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的讲座报告以及每周五的学术报告等活动,使专业知识的最新进展能够及时传达给学生。同时,开放教学实验中心,帮助学生培养对生物学专业的兴趣,渴望进一步升学深造。
对于高年级学生,学院针对在就业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就业等各方面的困惑得到及时解决。如邀请优秀毕业生谈成才,开展社会实践、优秀毕业生形象展示以及文明离校等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另一方面学院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和推荐毕业生参加校外正规合法的招聘活动和到用人单位自荐,并为毕业生提供相应的指导服务,包括定期向用人单位征集就业需求信息,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动员广大教师推荐学生就业,提供出国考研应聘技巧咨询等,对在校学生进行政策咨询、形势分析和职业定向、求职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就业指导。
学院认真开展毕业生就业的调研工作,建立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向用人单位了解反馈毕业生的情况,征求用人单位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更好地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每年还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总结,针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突出矛盾,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