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百优提名奖入选论文名单,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参评的3篇博士学位论文榜上有名,其中园艺学学科喻景权教授指导的周艳虹博士的《低温对黄瓜光合机构光能吸收、电子流分配和CO2同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及植物保护学科周雪平教授指导的崔晓峰博士的《双生病毒DNAb分子bC1基因的功能研究》获得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作物学学科石春海教授指导的吴建国博士的《作物种子品质研究中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创建和应用》获得百优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自从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从1998年5月启动以来,我院已有10篇获奖,其中百优论文5篇,提名奖5篇,获奖论文总数名列全校第一,获奖论文覆盖学院所有一级学科,表明学院博士生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农学院自成立之日起,学院领导一直极其重视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为了推动研究生教育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提高培养质量上来,培养和激励在学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切实提高全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特别是博士学位论文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的竞争力,逐步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和激励机制,学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制订了《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取得的研究成果要求》、《优秀博士论文遴选资助奖励办法》、《设立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的规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暂行实施细则》、《培养研究生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积极探索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大力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切实实行一级学科培养模式,为提高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建立以培养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资源配置制度,激励指导教师重视研究生培养的科研成果产出;建立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对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研究生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多种措施的实施,在全院形成了强烈的质量意识,创造了全员育人的良好环境,对于提高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平教授认为,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是学院学科发展的生命线,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学院全体导师的共同努力。始终坚持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培养质量,严格管理评估体系,营造创新育人环境是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根本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