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浙江大学“学科交叉创新”系列报告会之第二届自由基生命科学沙龙暨学生学术论坛在紫金港校区举行。这是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自由基学术沙龙活动之后的第二次跨学科式的学术活动。
报告会由自由基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珊林教授和化学系副系主任楼辉教授主持,化学系总支副书记负责学生工作的郑豪老师特到会致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这类科研活动,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已能成为学科交叉型人材。沙龙报告会采用专家教授、研究生、本科生同上讲台三结合的方式,交流内容以自由基为媒体涉及生物、药物、医学、农学、物理、数学及化学等多种学科的最新研究课题。会场学术气氛浓厚,报告形式活跃,听讲人可随时提问或与报告人交流。
自由基生命科学中心主任刘珊林教授首先做了题为“自由基与人类健康及迎接21世纪抗氧化时代到来”的报告,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自由基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内容丰富,既有基本理论又有许多实例,很具说服力。他介绍了人体内和周围环境中常见的自由基,特别强调了吸烟产生的自由基以及它对健康的危害;讲述了自由基与各类疾病的关系,包括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在肿瘤、炎症、糖尿病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自由基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阐述了自由基与衰老的关系,介绍了最早的衰老自由基学说,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现在发现人类的长寿基因Sirt,葡萄籽中的白芦黎醇等多酚类具抗氧化作用的小分子可以活化这类基因。并介绍了今年3月在英国牛律大学召开的有关衰老与长寿的会议情况,对氧与自由基影响寿命的观点已成为许多科学家的共识,也讲到多酚类抗氧化剂的抗衰老作用,并预言在一些国家让人能活到120岁不久会成为现实。这些内容都提起大家对自由生命科学发展前景的浓厚兴趣。报告最后还简要介绍了抗氧化剂的应用前景,并引用国际自由基学会主席Paker的话,如果说20世纪是维生素时代,那么21世纪将是个抗氧化时代。
理学院化学系吴军副教授做了题为“氧介导激活超高效除草剂的生物合理设计”的报告,首先简明扼要的介绍了除草剂的发展历史和植物中的氧和自由基的作用,之后讲了新型高效的除草剂的设计,着重介绍了一种通过自由基介导的嘧啶苄胺类除草剂的创制研究,其特点,能选择性的去除杂草而不会伤害有益作物,为能有如此巧妙功效也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副主任邵吉民副教授做了题为“抗肿瘤新药Triapine-Fe(II)经活性氧介导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报告,首先介绍了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结构和功能,该酶的活性位点涉及自由基机制,针对该位点可以设计毒性小的高效抗肿瘤新药,并能靶向性的抑制肿瘤生长,最后介绍了一种目前处于临床实验2期的新药,采用自由基检测方法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另有来自化学系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共5位同学穿插在老师们的报告间,相继做了自由基与肿瘤、自由基与病毒、活性氧荧光检测、靶向制剂研究、量子计算化学等报告,虽都与自由基有关,但涉及学科都不同,且内容也很丰富,由于都有一定深度,令一位前来听讲的医学院的老师不禁当场惊奇的向一位作报告的大学生发问,你是化学系的,怎么会了解到这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其他老师也感叹这样的学术活动形式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太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