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生命科学学院特举办生命科学院本科生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班,特邀请竺可桢学院团委书记潘健老师主讲,为生科院的心理委员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新理念,团委刘少华老师参加会议,这也是生命科学院学生干部培训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潘健老师主要从三方面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培训:第一,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心理委员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第二,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了解人际关系的处理,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第三,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参加培训会议的心理委员都十分认真的听取了潘健老师的谆谆教导,尤其对如何处理人际关心特别关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不仅是对自身素质的开发和培养,同时也是增进集体团结、促进班级和睦的重要方面,因此,就将来的有关工作,参加培训的各班心理委员也有着很多期待,大家纷纷请教潘健老师的问题。
潘健老师耐心地一一作答,动情之处还以自身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例子进行解述,从容间感受到潘老师的那一份对学生的无微关怀。最后,潘老师再次鼓励参加培训的各班心理委员能主动大胆地开展工作,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多多向她咨询。
会议结束时,与会师生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潘老师的赞许和感谢,大家都期待着通过班级心理委员今后的工作,像潘老师一样感动他们身边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