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浙江大学副校长,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所长,遗传学、统计学博士生导师朱军教授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数学中心5楼报告厅为理学院数学系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从数量遗传学发展看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学术报告。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杰诚教授、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闻继威教授、数学系副主任许宏伟教授、主任助理张立新教授和全国名师林正炎教授等200余名师生听取了朱军教授的报告。本场报告会由陈杰诚教授主持。
朱教授从个人经历、数学遗传学发展史和近期科研工作等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与具体的分析。
朱教授简单地概括了从高中到现在的一些人生经历。朱教授1982年在浙江大学取得农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于1986年前往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攻读农学博士。次年,转至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转向统计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并与两年后取得双博士学位。1990年朱教授回国致力于国家科研事业,2005年任浙江大学副校长一职。与此同时,朱军教授还身兼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学会副会长等要职。
朱教授详细地介绍了数学遗传学相关许多理论。第一,在阐述统计遗传学的发展历史的同时,他提到了当前在基因工程大背景下数据分析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建立优良的数据分析模型成了当前的热门同时也是一项挑战。第二,涉及到数量遗传学的有关内容,其中包括理论方向和应用方向的比较区别,朱教授指出,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正是生命复杂性的表现,这决定了统计研究模型的高要求。第三,朱教授具体分析了数量遗传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研究问题,它们依次是:二倍体种子模型的遗传效应;基于线性模型的回归、通经分析、方差分析;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分析;基于分子标记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它们的优劣点,向同学们展示了统计分析方法由简到易的发展进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生命现象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真理的不断追求。第四,朱教授详细介绍了基因定位和效应分析的三个发展过程:区间作图方法,复合区间作图法以及由朱军教授和他的合作者提出的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同时,朱教授还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劣点以及相关的应用。朱军教授还对他的近期研究工作做了一些介绍,如QTL定位和效应值的相关软件开发等。
最后,朱军教授对在座的数学系同学寄予厚望,他鼓励同学们打下扎实的本科学习基础,努力尝试进行数学研究,为日后的研究工作理顺道路。他还指出,浙江大学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在研究工作方面创造成绩。同时,他希望今后能与数学系的老师合作,为浙江大学培养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将教书育人与科研工作进行良好的结合,为浙江大学创建一流大学而培养更多的优秀者。
报告会后,陈杰诚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作为浙江大学的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的优越条件,不要将自己局限在本专业的狭小的范围中,多学、多思考、多钻研,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