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

浙大召开研讨会关注教职工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05-11-29 00:00:00浏览次数:389

缺乏规律运动是教师当中明显存在的健康行为问题,经过近8个月的健康体能测试和体育参与调查显示,中青年教师尤其是女性的健康体能状况不容乐观。仅骨骼密度一项,一个40岁教师已经与一个70岁老人的骨密度相当,浙江大学运动生理学教授、健康体能测试计划的负责人王健在1125日召开的浙大教职工体育工作研讨会上毫不掩饰他的担忧,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将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生活与工作质量。

他在报告中引用了美国一项调查的数据,美国有25%的人每周进行规律运动,即每周参加3次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达到中等强度,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这项数字都在55%以上。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只有18.7%,中国的知识分子人群进行规律性运动的更少,只有17.8%。

王健介绍说,经常运动对人体健康至少有13项好的影响,如能够明显增强心脏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弹性,减少患高血压、高胆固醇症和肥胖症等疾病的危险;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缓机体的衰老速度。运动还有助于改善糖尿病、骨质疏松、关节炎、精神紧张、焦虑和抑郁等身心疾病的病情。

他说,浙江大学5000多名教职员工近两年来的体检状况不甚理想,2002年的体检结果显示每位教师平均有4项健康指标异常。同时,王健宣布了实施近8个月的体能测试结果。他说,就主观健康感知而言,经常参加运动的教职工自我感觉比不经常参加运动的教职工好。大部分的教职工心脏功能不佳,全校仅有10%的教职工指标达到优秀。另外,女性教师的平均体脂肪含量约为28%,呈现明显超重倾向,大部分女性教师的骨骼密度低于正常均值,超过一半的女教师的肌肉力量较差,约有三分之二的老师腰背肌力量明显不足,还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

健康心理学专家司琦在会上分析了人们不选择锻炼的原因,她说,约85%的老师知道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但同时也约有80%的老师知而不行,会因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比如没有时间、没有同伴、没有金钱、没有场地设施等。67%参加测试的老师认为家人、朋友等很少建议其参加体育锻炼,体育参与行为明显缺乏社会支持。

浙大常务副校长倪明江在会上表示,学校将逐步改善校区教职工体育锻炼场所与设施,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职工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同时,积极争取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学校体育运动的支持,共同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体活动。

据了解,浙大在2002年成立了浙江大学教职工健康发展服务中心,组织领导全校的教职工群众体育工作。学校工会连续三年,每年拿出20余万的经费支持院级单位购买体育锻炼的设施和设备,建立学院级的活动中心,同时,充分发挥教职工体育协会的作用,成立围棋、桥牌、钓鱼、羽毛球、汽车爱好者等协会,还在校区一级成立了瑜珈协会、武术协会和木兰协会。

目前,全民健身月活动已经在浙大形成规模和品牌,每年在全民健身月期间,都有近2万人参加不同层面的体育活动。浙大还在今年4月开始为全校教职工进行健康体能测试,其规模之大,实施时间之长都是国内罕见的。

浙大党委副书记王玉芝肯定了学校工会所做的工作,她说,新形势下,各级党委、工会组织都要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重视和推动群众体育工作。同时,要重视高校体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面对新问题时要改变传统模式,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形成全民健身运动的立体交叉网路。(石楠)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    

技术支持:3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