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

解读农学院的合作求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03-12-23 00:00:00浏览次数:992

 

新闻办  王玲玲

我校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近几年来发展稳健而迅速,在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走在了全校各学院的前列。从今年开始,农学院加强了与校内兄弟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关于合作,我校的上上下下都不陌生。开展合作,有很多的思路和做法,合乎规律的合作思路可以让合作产生巨大效应,而思路不清晰的合作,产生的效应则有限。那么农学院对于开展合作谋求发展的思路到底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校内合作:少走弯路,创造机会,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对于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领导班子来说,加强校内合作的思路源于上半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和我校机械与能源学院一次成功的交流恳谈。为了更好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讨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上半年,机械与能源学院党委带领相关人员来到农学院,交流探讨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党建工作等等方面好的做法与经验。两个学院毫无保留地相互介绍了各自的工作思路,坦诚深入地就有关问题交换了看法。这次交流给了农学院领导班子很大的启发:事实上,我校兄弟学院在探索创建一流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做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机制。相互的交流和学习,可以有效地学习兄弟学院好的经验做法,找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很好地促进各项工作。

之后,农学院与计算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信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先后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交流沟通。与计算机学院的交流,双方着重就学院管理体制改革、计算机学科与农学学科的交叉合作可能性及途径等方面展开;与材料与化工学院的交流,则侧重围绕本科生教学管理思路以及一流人才培养的方法及构想等进行;与信息学院的交流中,双方就民主办学、学院高效管理体制的建立、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等方面展开了务实深入的对话;而通过与生命科学学院的沟通,两个学院的领导班子都深切地认识到:作为在学科建设上具有相当大的互补优势的两个学院,必须走合作共建的双赢之路,充分发挥两个学院的各自优势,在做大做强上开拓新思路,瞄准一流,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目前,学校在管理上已经形成了以21个学院为主要实体的模式,学院拥有了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各学院都在探索适合自身需要的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各学院也都摸索出一些有效的做法,初步形成了发展的思路。与此同时,很多学院在探索中也深切地感受到:有必要更及时更有针对性地借鉴兄弟学院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并且创造性地应用到自己的发展当中,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很好地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不仅如此,从目前农学院开展的交流合作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兄弟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创造新机遇,开拓新领地,促进新发展。正如农学院院长朱军教授所理解的:我校办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这个特点最主要的优势要体现在学科交叉上。学科交叉的实现,一方面要通过学校领导和决策部门通盘考虑,有意识地引导相关学科交叉,生长新的学科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学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在智慧的碰撞中产生出耀眼的火花,发现全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机会。朱军教授分析了农学院在这方面的想法:目前我校的农学学科在国内已经稳居前列,但是比照世界一流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缩小这个差距,仅仅囿于农学学科内部寻求突破,发展的机会是很小的,必须扩大眼界,从学科交叉上找到发展的思路。对于农学学科来说,今后的发展,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是两大关键点,农学与信息、生物技术相关学科的交叉,可以形成很好的发展领域,有机会申请到大的科研项目,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朱军教授还详细介绍了目前农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已经着手启动的一些合作计划,以及与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等等兄弟学院的合作构想。关于校内兄弟学院之间的合作交流,朱军教授作了一个精辟的概括:我们校内学院之间的关系是兄弟,而不是竞争对手;学院之间有取长补短的地方,更有相互之间通过合作交流实现共同发展目标的要求。目前我校各学院之间的交流合作还处于自发状态,朱军教授也表达了希望形成一定的机制来推动这种交流合作的设想。

 

校外合作:两条腿走路,夯实基础,获得发展

农学院党委书记楼成礼介绍:在农学院,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放到农学院的校外合作单位去开。原因很简单:参加中心组学习的大部分是学院的科研和管理骨干,到合作单位开展理论学习,一方面可以围绕合作方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让理论学习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科研骨干接触生产生活实际,使得科研发展方向应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于农学院的校外合作思路,朱军教授是这样理解的:农学院创建一流,工作的思路要瞄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与国际接轨,争取国家基金、973863等等重大项目,来促进学科发展;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农学学科发展为浙江省农业现代化服务的关键,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浙江大学的应有贡献。“一个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农学学科,如果不能为解决所在区域的‘三农’服务,决不是一流的农学学科。”朱军教授非常肯定地说。

正是这样的合作思路,农学院在各方面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始终牢牢把握住与地方合作的机会,学院成立了院农业推广与产业化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做好学院农业技术推广合产业管理工作,建起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要之间的桥梁。在学校支持下,农学院专门设立9个农业推广岗位,相关的专家教授平均每年有100多天在地方服务。这些专家教授吃住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基层,为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其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了纯朴的农民群众。在今年的科技特派员工作中,学校分给农学院5个名额,他们却主动争取了9个名额,占全校总额的75%。农学院还通过与地方建立科研合作机制来推动这项工作。宁波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地区,近年来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宁波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针对这种情况,农学院及时与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发挥双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不仅如此,农学院还主动与我省的金华、绍兴、余姚等地建立合作机制,积极参与浙江省对三峡地区的扶贫开发,以及为本省欠发达地区的农经济发展提供多方位服务。在积极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服务过程中,农学院也收获了硕果。目前,学院科研经费连年上涨,其中的50%就是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中赢得的。在与地方合作中,农学院不仅为学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树立了形象。

合作求发展是一门学科、一个学院、一所大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思路之一。农学院的合作思路让我们看到了“合作”背后可以挖掘的很多内涵。发展的思路是众多的,怎样在众多可能可以的做法中,形成最具有科学性的思路,找到最符合发展规律的道路,获得最富有效率和效益的成果,是最值得我们期待的。从农学院的合作求发展思路中,我们应该能够获得一些收获。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    

技术支持:3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