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

我省在非典诊断研究领域获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03-04-30 00:00:00浏览次数:990

 从非典病人身上检测到冠状病毒特异性核酸 

杭州市首次发现3例输入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后,设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的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浙大传染病研究所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组成的非典攻关小组,在省卫生厅厅长、实验室主任李兰娟教授带领下,当即对这3例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经过两天两夜连续奋战,于4月22日凌晨成功检测到冠状病毒特异性核酸,并研制出非典实验室早期特异性诊断方法,这标志着我省在非典诊断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内其它省份发生非典疫情时,省卫生厅及时组织非典攻关小组,小组研究人员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为一旦疫情发生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4月19日晚10时,杭州3例病人确诊后,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连夜启动紧急预案程序。在有关医疗机构的大力配合下,20日凌晨,浙江省疾控中心及时采集了3例病例的血样和漱口液标本后,该实验室和省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在省疾控中心的P3实验室,对血样标本进行分离、冻存。攻关小组紧急行动起来,对标本进行冠状病毒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终于获得核苷酸序列数据,并得出明确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该实验室现已建立非典型肺炎病原学特异性检测方法,可对疑似非典病人的血液、唾液或漱口液进行检测,只需4至5小时即可判断标本是否含有冠状病毒特异性的基因组,对早期病原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据专家介绍,目前对非典型肺炎诊断主要依靠发烧、干咳、胸透阴影、白细胞正常或下降等临床指征,尚无客观的实验室诊断指标。这项技术可为及早确诊非典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浙医一院 )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    

技术支持:3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