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优秀巾帼发明者”陈军教授
今年,全国妇联、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发明家协会共同举办了首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和“优秀巾帼发明者”的评选活动,经各地各部门推荐和评委会评选,全国共评出”新世纪巾帼发明家”10名,“优秀巾帼发明者”20名,并于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表彰会。我校信息学院光电系陈军教授站上了领奖台,荣获“优秀巾帼发明者”称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优秀巾帼发明者”荣誉称号的获得来之不易。陈军教授是1968年12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系,曾到驻河南的8300部队农场锻炼,又到黄河岸边的河南孟津县白鹤公社当过农民,后来又在公社无线电厂当工人,还在白鹤高中当过物理老师。1978年10月,已经调到洛阳农机学院工作的她,考入了浙江大学光仪系,成了恢复学位制度后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也得以结束了十年的牛郎织女的生活。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在光仪系当助教生活。1984年,她被派往联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光学所攻读博士学位,成了柏林工大物理系的第一位女博士,也是当时浙江大学的第一位“女洋博士”。
在德国近四年的留学生活,她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激光位相共?研究中,发明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用于受激散射过程的聚焦液池,利用液池的球面外壁形成的液体形状构成液体透镜,使得液体池中的受激散射过程具有较低的激发能量及较小的表面反射损耗。这一发明于1988年在德国申请专利,1991年获准德国专利局专利,这是她的第一个发明专利。1988年回国后,她一边上课带研究生,一边争取项目,建立激光位相共轭实验室,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于1992年申请了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带受激布利渊散射气池的位相共轭激光”,并于1996年1月获准。此后,她先后主持承担及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预研基金、教育部重点科学技术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工作。1996年,她又申请了第三个专利??“带光纤SBS位相共轭镜的激光振荡??放大系统”,并于2001年6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获准。
陈军教授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活跃创新的学术风格以及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使得她所承担的其他科研项目也获得了很好的结果。其中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均获得评定等级“优”。一项国防科技预研跨行业基金在2001年国防科工委组织的项目验收中,专家组的评议意见中写道:“基金课题已全面完成预定计划,多项实验研究取得了国内领先成果,进入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行列……这些研究成果对国防预研项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促进作用。不仅通过验收,还建议给予表扬,评议等级为“优”。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项目中,用于星光装置激光测量的衰减系统”,获评定等级“优”,并于1996年获得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预研基金二等奖。该系统目前仍在星光二号中应用,使用单位认为是使用方便效果很好的装置。陈军教授的这些研究成果被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三次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陈军教授还出版专著两部,其中1996年出版的《现代光学及技术(电磁篇)》”是目前光电信息系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教材,也是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的主要参考书。另一本专著《光学位相共轭及其应用》,深受国内同行欢迎,第一版出版的书已全部销完,正准备再版。我国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院士在为这本书撰写的序言中写道:“本书作者陈军同志多年来从事现代光学专业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内外专门从事位相共轭的研究和开发中,作出了富有成效的贡献。她是我国在该领域屈指可数的一位专家学者。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是由第一实践者写出的专著,是作者多年来通过辛勤劳动对知识和实践积累的成果,也是我国首先在这一领域出版的一本书”。
陈军教授在科研工作上成果累累,在教书育人中也是成绩斐然。她对教学工作的认真与热忱投入,深得研究生的称赞。她为光电系硕士生开设基础学位课程《光学电磁理论》已十几年,本届选课学生已愈百人。同时开设的学位课程《非线性光学》也从几年前仅仅限于此专业几个人选修发展成全系大多数研究生乐于选修的大课,选修人数超过60人。她一方面十分清晰地表达讲授课程的内容,同时还不断地与现代光学领域中的最新进展相结合,并将这些内容中处理问题的思路与特色归纳讲授,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更为有益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她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她又带领研究生开发了这两门课的电化教学软件,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陈军教授为发展我国自己的高科技、培养我国自己的新一代的高层次科研工作者,勤勤业业、默默奉献着。